艾叶是什么草?
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250)厘米。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
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10月。
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分布广,在中国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中国。日本有栽培。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晒干粉碎成艾蒿粉,还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艾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区,生长繁盛期24-30℃,气温高于30℃时,茎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小于-3℃时,当年生宿根生长不好。
艾草,又名遏草、香艾、蕲艾、艾萧等,呈褐色或灰黄褐色,是非常好的中药材,具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等功效。同时,艾草还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种植的经济效益高。艾草的种植时间及方式如下:
1.艾草应于早春播种,南方2-3月,北方3-4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距40-50厘米,播种后覆土不宜太厚,以0.5厘米为宜或以盖着种子为度,覆土太厚种子出苗难。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和间苗,苗高10-15厘米时按株距20-30厘米定苗。
2.艾草留种以2-3年生植株为好,选生长健壮、丰产、无病虫害的植株留下不收,待果实成熟时10~11月,当瘦果呈浅黄绿色时,剪下果枝,摊晾至干,脱粒、过筛、簸去杂质,种子装于布袋里,放于阴凉干燥处贮藏。种子寿命短,经一夏季就丧失发芽力。
3.生产上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栽种期通常在早春,最好在芽苞萌动前,挖取多年生地下根茎,将全根挖出,选取嫩的根状茎,掰成10~12厘米长的节段,晾半天,栽时按行距40~50厘米开沟,把根状茎按20厘米左右的株距平放于沟内,再覆土镇压,土壤较干的栽后应及时浇水,出苗后要注意及时松土除草和追肥。
4.艾草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根状茎繁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出芽率低,仅为5%,且苗期长(2年),一般不采用;根状茎繁殖,成活率高,但苗期较长(2个月);分株繁殖最好,不仅成活率高且无幼苗生长期,繁殖速度快,为普遍采用。选育良种要求叶片肥厚而大,茎杆粗壮直立,叶色浓绿,气味浓郁,密被绒毛,幼苗根系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