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多疑,狂爱出汗,体质虚弱,莫名心慌,是心理还是生理上的病态啊?~
为了一点小事经常怒火冲天~事后想想又觉得后悔,经常犯疑心病,在每个场合都爱出汗?(不觉得有什么紧张的),在长身体的时候营养很好但体质还是不好,经常被吓着(比如别人关门的声...
为了一点小事经常怒火冲天~事后想想又觉得后悔,经常犯疑心病,在每个场合都爱出汗?(不觉得有什么紧张的),在长身体的时候营养很好但体质还是不好,经常被吓着(比如别人关门的声音大了点,讲话的声音大的时候)这是心理还是生理上的病态啊?~
展开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的心理有问题,最好到医院心理科检查一下。不要紧张。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病。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焦虑症的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处于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状也见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器质性意识模糊状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以广义的“焦虑症”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这里所说的焦虑症是狭义的,在正式诊断中称为一般性焦虑症。目前认为,只有焦虑的原因不明显或和程度不相称,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也不明显,且延续时间较长时才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症的发病原因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未确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我认为,既然焦虑是积极应激的本能,那么应激行为,包括应激准备是焦虑成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应激行为的强化,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信息缺失),会出现刺激-反应的错误联结,或者程度的控制不当,使应激准备过程中积累或调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持续紧张、心慌等,影响到后续行为,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至于担心,多疑,也是思维能量过度的标志。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恐惧预感,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头痛、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心跳、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手抖,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阳萎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还有,皮肤颜色是否已经改变,为此而情绪紧张。检查时患者焦虑,双眉紧锁,肌张力增加,反射活跃,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
患者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容易激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因担忧严重失眠。肌肉紧张。容易疲劳。由于过分紧张或担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了理智时应有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这些都是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急性焦虑发作时除情绪惊恐外,常有胸闷、窒息感心跳剧烈、面手发麻、有“要死去”的感觉,或“要发疯”、“要晕倒”的感觉,常以为心脏病发作去急诊。
所谓焦虑性歇斯底里,见于部分焦虑症患者,可有阵发性恐惧发作,表现心情极度紧张恐惧,心慌,呼吸困难,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颤抖以及晕眩和飘浮不稳感等。患者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濒死的感觉,它与歇斯底里的区别,在于发作间期仍有上述焦虑,紧张情绪存在。
焦虑症的鉴别
神经衰弱患者可有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的焦虑紧张情绪较一般神经衰弱的症状更为突出。恐怖症多表现为对某一物体,某疾病或某种环境的恐惧和严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强迫观念和行为,虽伴发焦虑,但与焦虑症有区别。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多继发于疑病症状,而疑病症状又与自身内部特殊不适感受和以往生活经历、联想或暗示等有关,因而应与焦虑症相鉴别。忧郁症与焦虑症不同,前者的焦虑必然与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观念有关,这类患者的焦虑发作的背后,忧伤情绪总是存在的;若一个原来适应性很强的人突然发生焦虑发作,则应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后首先考虑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严重的焦虑或焦虑疑病,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时,鉴别并不困难。有一些器质性脑病的患者,当临床上尚无明显的痴呆症状时,可能有焦虑或焦虑发作。另外,也有许多药物中毒或戒断症状是以焦虑开始的,应根据病史及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一般性焦虑症,一般都是紧张、不安、担心在较长时间的持续。所以对某一事物,比如学习、工作的担心超过半年,就构成焦虑症。焦虑和担心的内容,如果是关于被细菌感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症)、当众出丑(社交恐怖症)、长胖(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疾病(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应该适用对应的心理障碍。但也可以用治疗焦虑的某些措施缓和情绪,消除紧张。如果焦虑是由疾病、药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则以消除这些问题为主。
治疗
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首先是心理治疗。
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消除病因,对病因有正确的认识,解决具体困难,并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焦虑的性质是一种心理反应,虽然焦虑时有各种身体症状,但不是身体发生了严重疾病,因此不要害怕。焦虑反应消退后不会留下任何严重后果。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包括听轻松音乐、打球、跳舞,能迅速减轻焦虑。
个性胆怯、自信不足的人易有焦虑,所以讲究心理卫生,提高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因素,敢于面对现实,在预防焦虑方面有重要意义。
配合给以适量的抗焦虑药物。许多药物也有迅速、安全地控制焦虑的效果,应按医嘱使用。
如利眠宁10~20mg或安定2.5~7.5mg每日3次口服。
有人报道心得安10~30mg,每日3次口服有一定疗效。
胰岛素低血糖疗法有镇静作用,当焦虑症状与忧郁症状同时存在时,三环类抗忧郁药可与利眠宁类药合并应用。
焦虑症是焦虑神经症的简称,是一种功能性或心理障碍。身体各系统并无疾病,也没有任何危险性,不会危及生命。如何自我防治焦虑症呢?
(1)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病人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2)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坚信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经过适当的治疗,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4)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
(5)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家属、同事、组织上的关照、支持,解决好可引起焦虑的具体问题。
(6) 适应用抗焦虑药,如安定10mg,每晚口服1次;多虑平25mg,每日2次口服;或氯丙咪嗪25mg ,每日2次口服。
(7)生物反馈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老年人身上也存在着焦虑过多的现象,这常称为老年焦虑症,但人们往往忽略这种心理疾病,而把原因归结到一些器质性疾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中去,认为是这些疾病的症状。
http://www.zgxl.net/xlzl/cjxljb/jlz.htm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病。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焦虑症的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处于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状也见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器质性意识模糊状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以广义的“焦虑症”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这里所说的焦虑症是狭义的,在正式诊断中称为一般性焦虑症。目前认为,只有焦虑的原因不明显或和程度不相称,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也不明显,且延续时间较长时才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症的发病原因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未确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我认为,既然焦虑是积极应激的本能,那么应激行为,包括应激准备是焦虑成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应激行为的强化,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信息缺失),会出现刺激-反应的错误联结,或者程度的控制不当,使应激准备过程中积累或调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持续紧张、心慌等,影响到后续行为,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至于担心,多疑,也是思维能量过度的标志。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恐惧预感,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头痛、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心跳、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手抖,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阳萎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还有,皮肤颜色是否已经改变,为此而情绪紧张。检查时患者焦虑,双眉紧锁,肌张力增加,反射活跃,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
患者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容易激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因担忧严重失眠。肌肉紧张。容易疲劳。由于过分紧张或担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了理智时应有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这些都是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急性焦虑发作时除情绪惊恐外,常有胸闷、窒息感心跳剧烈、面手发麻、有“要死去”的感觉,或“要发疯”、“要晕倒”的感觉,常以为心脏病发作去急诊。
所谓焦虑性歇斯底里,见于部分焦虑症患者,可有阵发性恐惧发作,表现心情极度紧张恐惧,心慌,呼吸困难,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颤抖以及晕眩和飘浮不稳感等。患者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濒死的感觉,它与歇斯底里的区别,在于发作间期仍有上述焦虑,紧张情绪存在。
焦虑症的鉴别
神经衰弱患者可有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的焦虑紧张情绪较一般神经衰弱的症状更为突出。恐怖症多表现为对某一物体,某疾病或某种环境的恐惧和严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强迫观念和行为,虽伴发焦虑,但与焦虑症有区别。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多继发于疑病症状,而疑病症状又与自身内部特殊不适感受和以往生活经历、联想或暗示等有关,因而应与焦虑症相鉴别。忧郁症与焦虑症不同,前者的焦虑必然与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观念有关,这类患者的焦虑发作的背后,忧伤情绪总是存在的;若一个原来适应性很强的人突然发生焦虑发作,则应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后首先考虑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严重的焦虑或焦虑疑病,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时,鉴别并不困难。有一些器质性脑病的患者,当临床上尚无明显的痴呆症状时,可能有焦虑或焦虑发作。另外,也有许多药物中毒或戒断症状是以焦虑开始的,应根据病史及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一般性焦虑症,一般都是紧张、不安、担心在较长时间的持续。所以对某一事物,比如学习、工作的担心超过半年,就构成焦虑症。焦虑和担心的内容,如果是关于被细菌感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症)、当众出丑(社交恐怖症)、长胖(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疾病(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应该适用对应的心理障碍。但也可以用治疗焦虑的某些措施缓和情绪,消除紧张。如果焦虑是由疾病、药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则以消除这些问题为主。
治疗
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首先是心理治疗。
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消除病因,对病因有正确的认识,解决具体困难,并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焦虑的性质是一种心理反应,虽然焦虑时有各种身体症状,但不是身体发生了严重疾病,因此不要害怕。焦虑反应消退后不会留下任何严重后果。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包括听轻松音乐、打球、跳舞,能迅速减轻焦虑。
个性胆怯、自信不足的人易有焦虑,所以讲究心理卫生,提高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因素,敢于面对现实,在预防焦虑方面有重要意义。
配合给以适量的抗焦虑药物。许多药物也有迅速、安全地控制焦虑的效果,应按医嘱使用。
如利眠宁10~20mg或安定2.5~7.5mg每日3次口服。
有人报道心得安10~30mg,每日3次口服有一定疗效。
胰岛素低血糖疗法有镇静作用,当焦虑症状与忧郁症状同时存在时,三环类抗忧郁药可与利眠宁类药合并应用。
焦虑症是焦虑神经症的简称,是一种功能性或心理障碍。身体各系统并无疾病,也没有任何危险性,不会危及生命。如何自我防治焦虑症呢?
(1)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病人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2)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坚信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经过适当的治疗,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4)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
(5)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家属、同事、组织上的关照、支持,解决好可引起焦虑的具体问题。
(6) 适应用抗焦虑药,如安定10mg,每晚口服1次;多虑平25mg,每日2次口服;或氯丙咪嗪25mg ,每日2次口服。
(7)生物反馈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老年人身上也存在着焦虑过多的现象,这常称为老年焦虑症,但人们往往忽略这种心理疾病,而把原因归结到一些器质性疾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中去,认为是这些疾病的症状。
http://www.zgxl.net/xlzl/cjxljb/jlz.htm
展开全部
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一种方式,比如劳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之后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中医认为出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比如胖一些的人汗液就会多一些,瘦一些的人出汗就会少一些,这都属于正常范畴。出汗一定要分出来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也就是多汗症的原因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一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中医认为出汗是一种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是怎样认为每个人出汗的情况:
医学对于出汗是有分类规定的,有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等,最常见的还是自汗和盗汗。所谓自汗就是无缘无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般都是在白天并不炎热也没有运动的环境下。盗汗医学上认为就是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出汗的情况都有分类。自汗和盗汗有一部分在医学上是病理性的,是合并在某一些疾病上的。有时是由于体内中枢神经紊乱有关.自汗和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些高热性的疾病如发烧、肺炎、风湿热等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内分泌紊乱的原因也是有的,如更年期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如甲亢。还有一些一般疾病的情况如糖尿病的低血糖状态或者冠心病疼痛缺氧状态。其它还有药物引起的出汗如吃阿司匹林等。因此自汗的原因还是很多的。
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还有一种可能是缺盖,和维生素.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医学对于出汗是有分类规定的,有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等,最常见的还是自汗和盗汗。所谓自汗就是无缘无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般都是在白天并不炎热也没有运动的环境下。盗汗医学上认为就是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出汗的情况都有分类。自汗和盗汗有一部分在医学上是病理性的,是合并在某一些疾病上的。有时是由于体内中枢神经紊乱有关.自汗和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些高热性的疾病如发烧、肺炎、风湿热等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内分泌紊乱的原因也是有的,如更年期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如甲亢。还有一些一般疾病的情况如糖尿病的低血糖状态或者冠心病疼痛缺氧状态。其它还有药物引起的出汗如吃阿司匹林等。因此自汗的原因还是很多的。
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还有一种可能是缺盖,和维生素.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67892.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6-07-14
展开全部
从你提供的资料看,你可能有广场恐怖症,在人多杂闹的场合,你其实是焦虑紧张的(尽管你不承认),这是一个心理问题,不必过分在意你的躯体症状,等你心病去了那些症状会自然消失。找本心理学书看看你就会明白你的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6-07-14
展开全部
别担心,使这放松自己,没事儿的,这很正常,找点刺激的事做,转移一下注意力,别老想着它,你试试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本不想回答,你的问题太复杂,而且没说是男还是女
中医讲,肝主怒,脾主思(多疑,思虑过重),肾主惊(容易惊吓),出汗是体虚的表现,也就是和肾也有关系,建议你去中医诊脉,吃药条理脏腑,会有好的效果的,估计你是个很瘦弱的人(限于青年和少年,中老年不一定)
中医讲,肝主怒,脾主思(多疑,思虑过重),肾主惊(容易惊吓),出汗是体虚的表现,也就是和肾也有关系,建议你去中医诊脉,吃药条理脏腑,会有好的效果的,估计你是个很瘦弱的人(限于青年和少年,中老年不一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