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以李煜词毛文锡词为正体,李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词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五十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
此调为唐代教坊曲,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前后段结句为七三句式,与五代顾复六首相同。《词谱》列七体,当以李煜此体为宋人通用者。《碧鸡漫志》云:“《虞美人》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元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炎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
关于“虞美人”名称的来源,有多种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项羽之姬妾,常随侍军中。汉兵围项羽于垓下,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又草名,别称丽春花、锦被花,花有红、紫、白等色;传说此花闻《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动。王灼《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唐时,非也。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作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起舞。……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钟宫。”
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凡四换韵,仄韵与平韵相间,每句用韵,因而音节明快响亮,气势奔放,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黄大舆《赋虞美人草》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辛弃疾对此题材亦赋云:“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苏轼用以为友人赠别亦流露悲慨之情:“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蒋捷抒写整个一生的感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雨滴、到天明。”五代与宋代词人亦多有以此调抒写儿女之情者,如北宋何桌词:“分香帕子揉蓝腻。欲去殷勤惠。重来直待牡丹时。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别来看尽闲桃李。日目阑干倚。催花无计问东凤。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此调适用之题材较广,但仍以抒情为主。
正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以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为代表。此调以李词、毛词为正体,而宋元词依李体填者尤多。若顾词二体,则惟唐人有之,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四换韵,其两结系九字句,或两字微读,或四字微读,或六字微读,以蝉联不断为合格。按苏轼词前段结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后段结句“对月逢花不饮、待何时”,“醉”字、“不”字俱仄声。又冯延巳词后结“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尘”字平声,“玉”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张、冯二词。
正体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毛文锡《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为代表。此词前后段亦四换韵,但两结俱七字一句、三字一句,多一字,多押一韵,与李煜词体又异。《花间集》孙光宪、顾夐、鹿虔衣、李珣、阎选词,《阳春集》冯延巳词,俱如此填。宋词有欧阳修、杜安世诸作可校。按欧阳修词前段第四句“睡容初起枕痕圆”,“睡”字仄声,“初”字平声。后段第四句“故生芳草碧连云”,“故”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同李词。
此调为唐代教坊曲,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前后段结句为七三句式,与五代顾复六首相同。《词谱》列七体,当以李煜此体为宋人通用者。《碧鸡漫志》云:“《虞美人》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元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炎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
关于“虞美人”名称的来源,有多种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项羽之姬妾,常随侍军中。汉兵围项羽于垓下,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又草名,别称丽春花、锦被花,花有红、紫、白等色;传说此花闻《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动。王灼《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唐时,非也。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作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起舞。……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钟宫。”
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凡四换韵,仄韵与平韵相间,每句用韵,因而音节明快响亮,气势奔放,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黄大舆《赋虞美人草》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辛弃疾对此题材亦赋云:“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苏轼用以为友人赠别亦流露悲慨之情:“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蒋捷抒写整个一生的感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雨滴、到天明。”五代与宋代词人亦多有以此调抒写儿女之情者,如北宋何桌词:“分香帕子揉蓝腻。欲去殷勤惠。重来直待牡丹时。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别来看尽闲桃李。日目阑干倚。催花无计问东凤。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此调适用之题材较广,但仍以抒情为主。
正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以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为代表。此调以李词、毛词为正体,而宋元词依李体填者尤多。若顾词二体,则惟唐人有之,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四换韵,其两结系九字句,或两字微读,或四字微读,或六字微读,以蝉联不断为合格。按苏轼词前段结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后段结句“对月逢花不饮、待何时”,“醉”字、“不”字俱仄声。又冯延巳词后结“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尘”字平声,“玉”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张、冯二词。
正体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毛文锡《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为代表。此词前后段亦四换韵,但两结俱七字一句、三字一句,多一字,多押一韵,与李煜词体又异。《花间集》孙光宪、顾夐、鹿虔衣、李珣、阎选词,《阳春集》冯延巳词,俱如此填。宋词有欧阳修、杜安世诸作可校。按欧阳修词前段第四句“睡容初起枕痕圆”,“睡”字仄声,“初”字平声。后段第四句“故生芳草碧连云”,“故”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同李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