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4-03-10
展开全部
可人解读
刘再复
(秦可卿、晴雯、芳官等)
“可人”之名出现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玉带着焙茗、锄药、双端、双寿四个小厮到冯紫英家参加有薛蟠、蒋玉菡和锦香院的妓囡云儿参加的朋友聚会。刚要饮酒时,宝玉建议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的曲子(以悲、愁、喜、乐四个字说唱“女儿”),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冯紫英的唱词中有这么一段:“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
“可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杂记下》:“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孔颖达疏:“可人也者,谓其人性行是堪可之人也。”这里的可人,显然是指有德行的人。但“可人”的涵意后来延伸为可爱之人、中意之人,即可心如意、称心如意之人。《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写尤三姐对尤二姐说的一席心里话,其中有句“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这段话是对可人极好的注释。可人不是富人,不是才子,不是美男子或美女子,即不是外在让人羡慕的人,而是能进入自己内心的人,也就是从情感深处去接受的人。在尤三姐心目中,这个“可心如意”的可人就是柳湘莲。柳氏原属世家子弟,现今虽常在戏子圈中客串,却仍有一番脱俗的气质风貌,加上酷好耍枪弄剑,很像一个英俊的侠客。薛蟠曾对他想入非非,妄想有一番同性之恋,而他却憎恶薛蟠,不料后来在平安州无意中救了薛蟠的命,并结为兄弟。于是由薛蟠向柳氏提起这门亲事,柳一口应允,并以家传宝剑为定情之物。尤三姐接到此剑,更是把湘莲视为可托终身的心中之人。没想到柳湘莲后来知道贾府名声不好,竟说出连宝玉听了也脸红的话(“贾府里除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罢了”),甚至疑心作为贾珍小姨子的尤三姐也不是干净女子,便推说其母订婚在先,当面向贾琏退亲。正在争辩之时,尤三姐在房里听得清楚,便走出房间,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还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惨烈身亡。柳湘莲此时才见真性,但已痛悔莫及,便在万念俱灰中遁入空门。尤三姐把柳湘莲视为“可心如意”之人——进入心中的可人,对他投入真情真性。因此一旦被可人抛弃,便招来致命打击。在这里,“可人”已衍化为最可爱的人。由此,我们又可把“可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爱的人,一类是最可爱的人。前者为广义可人,后者为狭义可人。从广义上说,《红楼梦》中的“女儿”——青春少女,几乎个个都是可人,无论是贵族少女还是丫鬟、戏子,只是可爱的程度有差别而已。少女之外,像秦可卿、平儿这样的少妇,也是可人。但从狭义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定的最可爱的人,以贾宝玉来说,他心目中最倾慕的可人应是林黛玉、晴雯、秦可卿、芳官四位。尽管宝钗、袭人等也是可人,但不是他身心可以整个投入的最可爱的人。宝玉虽然也喜欢薛宝钗,但理念性情不能完全相通相契,因此往往不能进入心的深处,虽然结了婚,但还不是身与心的整个投入,“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因此,要说宝钗是宝玉的可人,就显得勉强。至于史湘云、妙玉是不是宝玉的可人,则需要读者自经一番悟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千差万别,毕竟不是可以用几个概念分析描述得清楚的。
“可人”除解释为心中爱慕之人外,也被用作心中敬慕之人。苏东坡的《广陵后园题申公扇子》诗云:“闲吟绕屋扶疏句,须信渊明是可人。”苏东坡被流放到岭南后,对陶渊明由衷仰慕,对陶诗由衷佩服,竟作了一百多首和陶诗,把陶渊明的诗歌地位排到李、杜之前。对于这样一个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至敬至慕之人,苏东坡也称之为可人。可见,可人也用于情爱之外。我们读诗读文,也有相似经验,有些作家、诗人,尽管文学史上评价甚高,但那些文学史教科书作者的说法与所排名次,并非我们心中的“可人”。例如韩愈的文章被称道千百年,却不是“五四”新文学家心目中的可人。当时的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都“不信韩愈是可人”。但在钱穆先生心中,韩愈则是他最仰慕的可人。每个读者与欣赏者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些可人,文学批评的主观性难以完全磨灭。对于《红楼梦》中人物,未能被宝玉视为“可人”的宝钗,恰恰是许多读者的可人和理想中人。让宝玉倾心的林黛玉,则进入不了许多读者的心中,正如尤三姐所说:“我心里进不去”,各人的审美标准和慕恋尺度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因此,《红楼梦》中谁是可人或第一可人,可以讨论,但不必争个水落石出以至拳脚相向。
曹雪芹的巨着一开始就嘲弄“才子佳人”的写作模式。“可人”这一概念既可覆盖佳人,也可覆盖才子,是个超越性别的概念,所以苏东坡才称陶渊明是可人。可人可覆盖佳人,但佳人不一定就是可人。佳人虽然才貌双全,却未必可爱。在《红楼梦》中,像惜春这样的人,可称佳人,但她又是个心冷意冷之人,因此很难成为可人。同样是少妇,多数读者大概会觉得秦可卿是个可人,而不会觉得李纨是个可人。因为可人并非道德标准下的美人,而是对人的整体的一种把握与感觉。李纨是贤妻良母,丈夫死后又守节,但她毕竟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与风采,因此让人感到可敬而不可爱。《红楼梦》中的另一个少妇王熙凤,是否可称为可人,更是得争论一番。这位凤辣子,在贾母眼里毫无疑问是个可人,在贾瑞、贾琏、贾蓉等人眼里也是个可人,甚至在刘姥姥眼里也是个可人,但是这位“机关算尽”之人在许多读者眼里却绝非可人——不是可爱之人,而是可怕之人。难怪诗人何其芳要称她为一条“美丽的蛇”。可见,可人是个主观色彩很浓的概念。中国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们也可以说“情人眼里出可人”。人类寻找情侣爱侣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可人的过程,而在精神领域里,一切智者诗人,也会寻找自己的“可人”。
刘再复
(秦可卿、晴雯、芳官等)
“可人”之名出现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玉带着焙茗、锄药、双端、双寿四个小厮到冯紫英家参加有薛蟠、蒋玉菡和锦香院的妓囡云儿参加的朋友聚会。刚要饮酒时,宝玉建议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的曲子(以悲、愁、喜、乐四个字说唱“女儿”),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冯紫英的唱词中有这么一段:“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
“可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杂记下》:“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孔颖达疏:“可人也者,谓其人性行是堪可之人也。”这里的可人,显然是指有德行的人。但“可人”的涵意后来延伸为可爱之人、中意之人,即可心如意、称心如意之人。《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写尤三姐对尤二姐说的一席心里话,其中有句“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这段话是对可人极好的注释。可人不是富人,不是才子,不是美男子或美女子,即不是外在让人羡慕的人,而是能进入自己内心的人,也就是从情感深处去接受的人。在尤三姐心目中,这个“可心如意”的可人就是柳湘莲。柳氏原属世家子弟,现今虽常在戏子圈中客串,却仍有一番脱俗的气质风貌,加上酷好耍枪弄剑,很像一个英俊的侠客。薛蟠曾对他想入非非,妄想有一番同性之恋,而他却憎恶薛蟠,不料后来在平安州无意中救了薛蟠的命,并结为兄弟。于是由薛蟠向柳氏提起这门亲事,柳一口应允,并以家传宝剑为定情之物。尤三姐接到此剑,更是把湘莲视为可托终身的心中之人。没想到柳湘莲后来知道贾府名声不好,竟说出连宝玉听了也脸红的话(“贾府里除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罢了”),甚至疑心作为贾珍小姨子的尤三姐也不是干净女子,便推说其母订婚在先,当面向贾琏退亲。正在争辩之时,尤三姐在房里听得清楚,便走出房间,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还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惨烈身亡。柳湘莲此时才见真性,但已痛悔莫及,便在万念俱灰中遁入空门。尤三姐把柳湘莲视为“可心如意”之人——进入心中的可人,对他投入真情真性。因此一旦被可人抛弃,便招来致命打击。在这里,“可人”已衍化为最可爱的人。由此,我们又可把“可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爱的人,一类是最可爱的人。前者为广义可人,后者为狭义可人。从广义上说,《红楼梦》中的“女儿”——青春少女,几乎个个都是可人,无论是贵族少女还是丫鬟、戏子,只是可爱的程度有差别而已。少女之外,像秦可卿、平儿这样的少妇,也是可人。但从狭义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定的最可爱的人,以贾宝玉来说,他心目中最倾慕的可人应是林黛玉、晴雯、秦可卿、芳官四位。尽管宝钗、袭人等也是可人,但不是他身心可以整个投入的最可爱的人。宝玉虽然也喜欢薛宝钗,但理念性情不能完全相通相契,因此往往不能进入心的深处,虽然结了婚,但还不是身与心的整个投入,“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因此,要说宝钗是宝玉的可人,就显得勉强。至于史湘云、妙玉是不是宝玉的可人,则需要读者自经一番悟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千差万别,毕竟不是可以用几个概念分析描述得清楚的。
“可人”除解释为心中爱慕之人外,也被用作心中敬慕之人。苏东坡的《广陵后园题申公扇子》诗云:“闲吟绕屋扶疏句,须信渊明是可人。”苏东坡被流放到岭南后,对陶渊明由衷仰慕,对陶诗由衷佩服,竟作了一百多首和陶诗,把陶渊明的诗歌地位排到李、杜之前。对于这样一个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至敬至慕之人,苏东坡也称之为可人。可见,可人也用于情爱之外。我们读诗读文,也有相似经验,有些作家、诗人,尽管文学史上评价甚高,但那些文学史教科书作者的说法与所排名次,并非我们心中的“可人”。例如韩愈的文章被称道千百年,却不是“五四”新文学家心目中的可人。当时的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都“不信韩愈是可人”。但在钱穆先生心中,韩愈则是他最仰慕的可人。每个读者与欣赏者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些可人,文学批评的主观性难以完全磨灭。对于《红楼梦》中人物,未能被宝玉视为“可人”的宝钗,恰恰是许多读者的可人和理想中人。让宝玉倾心的林黛玉,则进入不了许多读者的心中,正如尤三姐所说:“我心里进不去”,各人的审美标准和慕恋尺度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因此,《红楼梦》中谁是可人或第一可人,可以讨论,但不必争个水落石出以至拳脚相向。
曹雪芹的巨着一开始就嘲弄“才子佳人”的写作模式。“可人”这一概念既可覆盖佳人,也可覆盖才子,是个超越性别的概念,所以苏东坡才称陶渊明是可人。可人可覆盖佳人,但佳人不一定就是可人。佳人虽然才貌双全,却未必可爱。在《红楼梦》中,像惜春这样的人,可称佳人,但她又是个心冷意冷之人,因此很难成为可人。同样是少妇,多数读者大概会觉得秦可卿是个可人,而不会觉得李纨是个可人。因为可人并非道德标准下的美人,而是对人的整体的一种把握与感觉。李纨是贤妻良母,丈夫死后又守节,但她毕竟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与风采,因此让人感到可敬而不可爱。《红楼梦》中的另一个少妇王熙凤,是否可称为可人,更是得争论一番。这位凤辣子,在贾母眼里毫无疑问是个可人,在贾瑞、贾琏、贾蓉等人眼里也是个可人,甚至在刘姥姥眼里也是个可人,但是这位“机关算尽”之人在许多读者眼里却绝非可人——不是可爱之人,而是可怕之人。难怪诗人何其芳要称她为一条“美丽的蛇”。可见,可人是个主观色彩很浓的概念。中国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们也可以说“情人眼里出可人”。人类寻找情侣爱侣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可人的过程,而在精神领域里,一切智者诗人,也会寻找自己的“可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