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什么朝代呢?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什么朝代呢?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可以说,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与学校的关系甚至比与家庭的关系还要密切。我们每天在学校学习交友,在学校周围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但是你知道中国的学校教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学校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事实上,中国的学校教育出现得很早,但当时并没有“学校”的概念。早在夏朝,就有广义的学校,称为“学堂”,主要教授祭祀、射箭、科举、书法和数学。到了商代,学校名为“序”,主要开展礼乐、射练、宗教教育等活动。
当时,周天子还设立了一所“大学”,供奴隶主和贵族学习,名为“邳勇”。年满15岁的男性贵族子弟可以在里面学习各种所需技能,比如礼仪、音乐、舞蹈、射箭、骑马、开车等等。10-15岁的男性贵族子弟,住在城里的“小学”读书。
后来,孔子开办了私塾,即私塾,使教育从“官学”变为“民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到了西汉,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了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在地方设立了学堂宫。到了隋唐时期,学校达到了顶峰,具有教育功能的学校分类也更多了。值得称道的是,唐代建立的“书院”在宋代达到顶峰,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六大书院”。
明清时期的学校形式基本上承袭自隋唐,其中最突出的是地方或私塾创办的学校,即私塾,遍布城乡,知名度很高。清末,随着洋务运动和西学东渐的浪潮,近代教育迅速发展。光绪二十八年,学校成为一种新的学校形式,新式学校逐渐流行起来。辛亥革命后,政府机构重新公布了教育制度,并将所有“学校”改名为“学堂”,从此沿用至今。因此,中国的教育发展起步很早,教育机构的正式名称为“学校”是在民国时期。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在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