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和名的区别是什么?
所起的时间不同。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二十岁时,需要为其举行冠礼,以示成年。女子在十五岁时,则举行笄礼,用盘发插笄,以示成年。在仪式结束后,还要给他们起一个新的称呼,这便是“字”。
在称呼方面,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在长辈或君主面前,通常自称其名,以示谦逊。称呼他人时,则称其字,以示尊重。这是因为名是取与出生之时,自称其名,含有涉世未深,见识不广的谦逊意思。字是取于成年之时,称呼对方的字,则有对方比自己涉世经验深,见识广的意思,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取字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在表字前后加上“子”、“父”、“甫”等男子的美称。“子”在古代社会中常用来表示对男子的尊称,例如老子、孔子等。“子”也常用于古人的字中,孔子的学生中,就有许多的字中带“子”,例如曾参,字子舆;仲由,字子路;有弱,字子有等。
在秦汉时期,“子”在字中前缀,在使用时通常可以省略。例如颜回,字子渊,也可以称作颜渊。唐宋以后,字中的“子”字就不能省略了,例如杜甫,字子美,就不能简称为杜美了。
二是在表字的前后加以伯(孟)、仲、叔、季,以示大小,古人在起字时,通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例如孔子,字仲尼,即排行老二。刘邦,字季,即排行老三。在使用时,伯、仲、叔、季通常用来表示正房所生子女,也即“正出”,孟、仲、季则用来表示偏房所生子女,即“庶出”。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