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对身体好吗
献血对我们的身体有以下几个好处:
定期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人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度,会使血流加快供养和运输物质的能力增强,预防脑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和高血压的发生,又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
献血能提高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白细胞生成功能会下降,献血后,由于血压,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的作用,促进白细胞的生成,经常规律的献血,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献血可降低血脂,血脂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献血后可以使一部分粘稠的血液,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下降。
献血还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据相关研究报道,如果人体铁质含量会超过正常的10%,患癌的几率就会提高,那么如何排出这多余的铁质,以减少患癌症的机会,
献血的时候,有部分病人会表现出头晕,脸色苍白,晕针的现象,经过适当的休息,都可以很快缓解。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助人为乐事项,适量的献血对身体健康是不用担心健康的,还会有不少的好处,但还是有很多人带有疑虑,下面和大家分享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1
因为有很多关于献血的谣言,才有人认为不要去献血。谣言及辟谣如下:
1、无偿献血会使人上瘾
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 血液能够救助病人的生命,这种“救死扶伤”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才是献血者多次献血的主要原因。
2、无偿献血会导致健康人贫血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毫升至5000毫升,献血量一般只占总血量的5%至10%。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同时,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的血液代偿性的释放,也可进行补充调节。所以按照规定的条件和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规范献血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3、无偿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从生理角度讲,构成人体免疫抗病能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占了较大比例,白细胞只是其中一部分。一个正常成年人一次献血200ml至400ml,所捐献的白细胞仅仅是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白细胞1至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献血人群的要求:
献血有体重要求,男性体重50公斤(含50公斤)以上;女性体重45公斤(含45公斤)以上,体重达标,身体健康以及在献血的年龄要求内,才可以献血。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凡男性体重大于或等于50kg,女性大于或等于45kg年龄在18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均能参加无偿献血,至少可以献200ml/次;如果体重能超过55kg,可以献400ml/次。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2
人的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水分及其它一些营养物质。这其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白细胞是9-13天,血小板8-9天,它们的生命周期结束以后,会被分解,破坏掉,骨髓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来补充。因此,血液的成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从长期来看,短时间的失血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献血主要对患者有好处,因为你的献血,可以帮助患者,帮助他们康复,甚至是救命,如果是大出血的患者,输血是救命的手段。但是,有人说献血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等,这些都是没有确切医学证据的,这都属于善意的谎言。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和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和抵抗力的提高。献血是好事,传递的是积极的正能量,心灵得到升华。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成人达己。
为什么不建议去献血3
首先要说,正常的献血对身体健康是无碍的,只有过度的鲜血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另外,关于医生不愿意献血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医护工作者一直是献血的主力军之一。
人体血液大约有4000毫升,一般来讲一次献血400毫升以内,也就是献出人体血液的1/10,对机体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原因在于循环血一般只占人体血液的80-90%,还有10-20%储存的'人的肝脏和脾脏中,因此献出了这部分血,可以迅速通过肝脏、脾脏的储备血释放到血液循环中,以保证血压和渗透压的正常。
储备血中各种成分的补充可以在几个小时到几周内完成,如血液中的水和电解质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得到补充,血浆蛋白可以在一两天内得到补充,血细胞大约需要两周左右时间可以完全恢复。
当然,如果过度、频繁献血的话,失血量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则是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可以造成一过性低血压,贫血、高含铁血黄素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献血原则上一次不超过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半年。
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一直是献血的主力军。很多医院在血液短缺的时候,还会紧急动员医务工作者献血,在我周围的医生护士中,献血总量超过1000毫升的大有人在。当然有的时候动员太频繁了,也会引起部分医务工作者的抵触情绪,但这不能说明医务工作者不愿意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