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是什么意思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典故还有一类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构制的词语,如“刻舟求剑”、“完璧归赵”等等。
至于典制典故,应是指那些使用时代已不存在这些典制,用这些典制词语有借代、喻指等义的。
这一类数量并不是很多。
它与掌故的区别是:它只是掌故中的有借代、喻指等义的那一部分。
典故分类:
1、成语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图索骥等。
2、历史典故,旦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
3、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等。
4、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等。
扩展资料:
来源:
典故的来源模含嫌大致有三个。
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
如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嫦娥的女士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但她吃的多了点,就不由自主地飞到月亮上去了。
这就是典故“嫦娥奔月”的由来。
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
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
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老喊分一斗。
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
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