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
前几日立秋了。
我记得前段时间还是春天,我伏在阳台上,给同事讲“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贴切。
当停留在平行时空的那瞬记忆被激活,我再次伏在阳台,两个月已经过去,林花凋谢,春红也太匆匆。
紧接着,符合夏天情调的梅雨便断断续续,一连两个月似乎没有终止,我开始担心我的衣服是否能够晾干,我开始坐在窗台浮想断桥残雪和曲苑风荷的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亦或“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阴阳潜移,春秋代序。
时间一点一点推移,让你看不到一点点痕迹。
有时候静下来想想,生活更像一条从极限角度出发的曲线,你把它分割成无数小段,这每一小段便是你的日常生活,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日一日、一时一时、一分一分、一秒一秒,你无法察觉每段的变化,似乎觉得自己在同样的地位,只有一停下来,你才会恍然发现时光易逝的足迹。
三毛说:岁月极美,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或者说岁月不曾缺少美,人生也不曾缺少美,只是浮躁的 社会 缺少一颗静下来的心。
前几天再次翻到司空曙的那首小诗。
一人、一月、一船,纵然风吹去,任尔浅水边。
寥寥几笔,意境全出,抛却世间的杂事,此刻的心静便是值得。
生活很美,生活又似乎不完美,伟大的造物者似乎在写程序时已悄悄写好代码:不完美才完美。
如果说时光可以倒退,你可以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又后悔曾经没做的事,可是那样,选择和坚持又怎能可贵?
如果人人没有生老病死,真的万寿无疆,真的万岁万岁万万岁,那一切似乎又没了意义……
于是,几千年传下来的道理自然成了真理,它就像是用来佐证上帝代码正确性的一个引子,不需要解释,一个现象自然去解答另一个现象,所以一切便又合乎情理。
比如说生活充满了孤独,你不能说孤独好或者不好,就像你不能评价孤独是否能造就可贵。
记得大学时一个人喜欢在操场漫步,路上不管多少人,最后可能剩下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此刻这片天地好像便是我的;
仿佛到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的那样:
前几天看到了杜牧的这首诗,唯独喜欢“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这两句,任往事掠过脑海,静下来看了好久。
“清时”一个多么文艺的字眼,我记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届校长叫朱清时,看到这种名字就自带一种大师的儒雅,朱自清,王国维,季羡林等,诸如此类。
喜欢这句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两句似乎是我最近生活思考的写照,又像是对自己的自嘲。
抛去时代的背景和作者的报国无门的大情怀,单看这两句便是如此。
像别人描述我前,先自我思考。
像是工作之余偷得浮生半日闲,又像是一个不符合年纪的修行,自我满足又自我对立,好或者不好,满意或者不满意自己,似乎也没有答案。
可是转念一想,生活的本质又是什么?
经济基础后的上层建筑?这样一来,现在的饮茶钓鱼,横笛赋诗,算不算一点上层的精神建筑?
如果不算,上层建筑又具体指什么?
真正的问题往往不着急需要答案,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几十年,那么一刻便恍然大悟。
写到此,得给文章起个名字,那就“偷得浮生半日闲”吧,
浮生若梦的日子里,为欢几何?
不妨偷得半日,对酒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