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 我来答
童心童趣17
2022-08-25 · TA获得超过88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1.4万
展开全部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万事万物都具有其客观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如果想要好好教育孩子,那么一定不能忽视孩子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做到科学、细致化育儿。下面认识一下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1

   儿童发展四大规律阶段

  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这才是正确。家长们想要正确的教育孩子,那么就一定得按照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孩子的阶段发展特点为依据培养、引导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其大脑不断发育,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事情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按照近代最有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说,他认为孩子从婴儿到成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可按照其特点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每个阶段和每个阶段之间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一是每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成长的特点表现和家长的对应引导教育措施是不一样的,二是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前一阶段完成的基础上。

  不同阶段有特点,教育方式也不同

  孩子一出生,关于宝宝的教育引导问题爸爸妈妈们就一定得开始提前思考和规划了,因为他们从母体中脱离,作为一个完全独立体来到世界的时候,他们的五感就打开了,婴幼儿是有感知的。而且,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教育方式也不一样。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最本能

  前几天我去探望我的一位好朋友,她刚刚坐完月子,宝宝刚刚满四十天,正是喜人的时候。我陪伴了孩子一个下午,宝宝就在摇篮里乖乖巧巧的,好像知道有人在看他一样,也一直在给我们反馈。

  拿玩具在他眼前晃晃,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就一直看着大人的手,给他放歌逗逗他,他也会跟着“哦,哦”的兴奋附和。其实这些都是出自他们的本能感知。

  在两岁以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孩子们主要通过先天的条件反射和动作来感知世界、探索世界,9-12个月的宝宝往往已经能够获得客体永久性感知,这是他们认知发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进步。这一阶段的宝宝需要父母们经常与其互动,同时也可借助旋转玩具等工具刺激他们。

   二、前运算阶段(2-7岁)最自我

  前运算阶段的孩子的认知最大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接触到的外面的世界范围很小,所以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他们这时候的认知有很明显的局限性,脑子里也没有概念范围的形成。

  往往这时候的孩子最是执拗,一是一,二是二。他们的脑子里也经常充满很多奇怪的想法,因为认知局限,他们最大的认知是自己,所以也会把世间万物当成另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有生命、有感知的有灵体。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做的是,带着他们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突破其固有的认知范围。

  哥哥刚四岁的时候,我带他跑过了几乎大半个西部地区,不仅仅是都市旅游,还去山里,去农村,去接触别样的自然和人文。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最有逻辑发展性

  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们已经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打破了之前的各种认知局限和思维僵硬,他们已经开始发展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逻辑,这时候的孩子思考问题不再单一的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其认知角度得到多元化发展。

  儿童的认知已经达到可以独立进行,简单的逆转推理水平了。这时候家长们就要开始多给孩子出一些“思维难题”的时候了,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见解。

   四、形式运算阶段(12岁+)最成人化

  孩子已经处于青少年时期,其思维认知在这一形式运算阶段中已经相当接近成人认知水平了,虽然可能他们的认知所到之处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也已经具有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了。

  他们不再只看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具象事物,观念和命题也成了思维一部分。同时,孩子们学会了思维的再加工,能够充分把握思考的逻辑性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想要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那么请一定要遵循他们的成长发展规律,不虚度他们的每一寸时光。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2

  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

  一、从认知心理方面,理学家认为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有如下基本趋向:

  1、儿童认知的发展由近及远。

  在他们还不知道客观事物永久存在之前,认知范围就限于自己,以后才逐渐认识到外界事物也和自己一样存在。

  2、儿童认知事物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3、儿童最初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以后才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

  4、儿童认识一个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的。

  二、从认知社会方面,幼儿发展的特点如下:

  1、3、4岁幼儿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已具有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做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喜欢与人交往,有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愿望;对父母有着很强烈的情感依恋,对经常接触的人也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2、4、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最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

  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发展。

  3、5、6岁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下,能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为社会和他人所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幼儿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爱问“为什么”。

  2-4岁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5-7岁幼儿虽然仍具有自我中心阶段的一些认识特点,但这时的认识更多地依赖于所感知到的现象。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3

  关于儿童发展的几种理论

   一 、遗传决定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强调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欲。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与成熟机制关系极大,环境与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时机。著名实验有双生子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传决定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内部素质或本能的实现,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环境作用,而且他们所说的遗传决定论是说的儿童内在的成熟机制并不是单指某种基因的遗传。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也属于遗传决定论。杜威主义也应该偏向于遗传决定论。

   二 、环境决定论

  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下为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把儿童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简单的理解为机械的被动反应,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教育归结为培养行为技能,要加强训练,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教育万能论、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

   三、 苏联的教育主导发展论及其发展

  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主张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凯洛夫在《教育学》中认为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三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对个体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离开了环境因素,人也不可能成为人,比如狼孩。因此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因素是人生活的环境。学校教育作为特殊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0年代巴拉洛夫等人对凯洛夫的发展观提出批评:

  教育是环境影响的一种,不应该与环境并列几种因素的关系分析也不够

  所以,巴拉洛夫的《教育学》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两类:

  一是生物因素(人的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生理机构、成熟机制等方面的总和)

  二是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

  此书关键在于提出 :活动之外无发展 ,所有因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人的主动活动。这点与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联系起来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人们不再空洞的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儿童积极的动手动脑,通过主动的活动来实现发展。

   四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积累,而是认知图式不断建构的过程。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因素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们本身不是充足条件。

  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形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提供可能性。婴儿期出现手眼协调,是建构婴儿动作图示的必要条件。可能要成为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最低限度的习得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物理环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个体必须对物体做出动作。在这种动作中练习得来的经验,不同于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经验。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为两类:一是物理经验 (获得对物体特征的认识)二是逻辑数理经验(获得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经验)。在皮亚杰看来,认知来源于动作(动作起协调和组织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包括语言和教育等社会经验,可能会加速或阻碍其认知图式的发展。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个体成熟与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图式的新建沟。正是由于平衡过程,个体才把接受到的信息组织起来,使认知发展。四因素相互作用,儿童认知不断发展。皮亚杰在教育上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心理特点,重视儿童自己动手操作获得实际经验。不少人以皮亚杰的理论为基础,设计课程,促进教育额改革和进步。

   五、叶澜提出的二层次三因素论

  我国学者叶澜教授通过对影响人发展 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二层次三因素”论。她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可能性因素(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对个体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和现实性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两大类。

  两因素对人的发展影响不在一个层次上,故称为二层次。每一层次中又包含不同影响因素:可能性层次中包含着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现实性层次指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活动。

  先天因素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主要包括个体由遗传获得的特质,由受孕时父母双方遗传基因的组合方式与生命孕育过程中母体独特环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个体先天性和非遗传素质以及受遗传基因控制的成熟机制,它是既定的,又是潜在的,在机体发展中起着内部调节的作用。

  后天因素指儿童个体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它是某一阶段主体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对环境的选择和作用方式等。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第二大因素,能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外部条件与发展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先天、后天还是环境因素,都只是潜在性因素,只是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真正使这些潜在因素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