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展开全部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筹集保障基金,在社会成员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给予救助和补贴,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制度。它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三个方面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这五项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不仅在保障参保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所助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而且给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谈几点浅见,以便我们能正确认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调节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当经济发生危机时,职工的失业率就会上升,个人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这时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对失业职工经济上给予补助,有助于提高社会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复苏;当经济发展高涨时,职工失业率下降,不仅个人收入增加,社会购买力增强,而且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基金规模增大,能够减少社会总需求的膨胀,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因此,社会保障以支出为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有效抑制经济过热或过冷现象,促进和保持国民经济良性发展。二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长期积累,在保证基金安全的情况下,实行多渠道投资营运,不仅能使基金保值增值,而且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三是社会保障把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给予资助,在维持其基本生活的同时,还通过生育保险、抚育子女和教育津贴等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适应市场用人需求。因此,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障措施,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达到熨平经济周期的目的,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通常情况下,我们称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1.化解市场经济中的人生风险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风险,如生、老、病、死、失业、伤残和意外伤害等等,这些风险有的是我们一生不可避免要经历的或必须面对的,有的是不可预测的。这些风险对个人是一种困难或灾难,如果集中到社会上,则会成为诸多的社会问题,长期积累则可能引起社会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人们遇到的风险、遭遇的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可以起到化解作用。
2.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一般来说,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贫困低保等制度的建立,使广大老百姓在年老或发生困难时能获得救助,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减少或降低了承担各种意外、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养老压力,消除后顾之忧、危难之忧,民心相对稳定,社会也就比较稳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民能有饭吃,生活有保障,不至于因为生计铤而走险,危害社会,则天下安定。
3.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以滨海县在本世纪初全面实施企业改制为例。当时,全县有200多家企业申请破产,导致3万多名职工下岗失业,2万多名退休人员拿不到养老金,长期积存的社会矛盾激化,曾有六七百名职工集体上访,围堵了县域境内的204国道,使企业改制举步维艰。县委县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并多方筹集资金,将下岗失业职工全部纳入失业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2005年又将所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企业改制顺利进行。可以说,如果没有社会保障,我县的企业改制是无法进行的,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没有保障,必然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
三、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
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上最后一个环节。有经济学家研究表明,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收入,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因为,低收入人群是公共消费的主体,对低收入人群实施救助,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消费,扩大公共消费,以致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当提高社会保险支付标准,发挥其拉动消费的作用。正常情况下,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取决于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支付标准。根据大数法则,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不仅增强社会保障抗风险能力,而且能适当提高支付标准,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收入增长、消费水平、财政能力、物价水平等相适应,使保障对象的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可以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提高购买力,促进消费需求。三是政府增加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应根据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适当提高社会保险项目的支出标准,增加群众收入,满足其消费需求。比如,我国已连续十一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缩小了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差距,对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再就业
失业保险制度不仅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而且对再就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一是预防失业,有效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发的阶段性风险。近年来,随着失业保险基金积累较多,一些地方政府不仅对征缴费率进行调整,而且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缓缴失业保险费,或采取集中减征的办法,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还对困难企业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有效预防职工失业。二是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者再就业能力。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企业用工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以致缺乏专业技能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十分困难。而失业保险可以提供失业者免费培训的机会,承担了再教育成本,避免因失业者能力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障碍”,减少劳动力留滞,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三是扶持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支持,实行创业带动就业岗位补贴、创业者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以此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鉴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这些功能和作用,我们应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调节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当经济发生危机时,职工的失业率就会上升,个人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这时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对失业职工经济上给予补助,有助于提高社会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复苏;当经济发展高涨时,职工失业率下降,不仅个人收入增加,社会购买力增强,而且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基金规模增大,能够减少社会总需求的膨胀,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因此,社会保障以支出为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有效抑制经济过热或过冷现象,促进和保持国民经济良性发展。二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长期积累,在保证基金安全的情况下,实行多渠道投资营运,不仅能使基金保值增值,而且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三是社会保障把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给予资助,在维持其基本生活的同时,还通过生育保险、抚育子女和教育津贴等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适应市场用人需求。因此,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障措施,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达到熨平经济周期的目的,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通常情况下,我们称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1.化解市场经济中的人生风险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风险,如生、老、病、死、失业、伤残和意外伤害等等,这些风险有的是我们一生不可避免要经历的或必须面对的,有的是不可预测的。这些风险对个人是一种困难或灾难,如果集中到社会上,则会成为诸多的社会问题,长期积累则可能引起社会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人们遇到的风险、遭遇的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可以起到化解作用。
2.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一般来说,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贫困低保等制度的建立,使广大老百姓在年老或发生困难时能获得救助,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减少或降低了承担各种意外、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养老压力,消除后顾之忧、危难之忧,民心相对稳定,社会也就比较稳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民能有饭吃,生活有保障,不至于因为生计铤而走险,危害社会,则天下安定。
3.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以滨海县在本世纪初全面实施企业改制为例。当时,全县有200多家企业申请破产,导致3万多名职工下岗失业,2万多名退休人员拿不到养老金,长期积存的社会矛盾激化,曾有六七百名职工集体上访,围堵了县域境内的204国道,使企业改制举步维艰。县委县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并多方筹集资金,将下岗失业职工全部纳入失业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2005年又将所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企业改制顺利进行。可以说,如果没有社会保障,我县的企业改制是无法进行的,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没有保障,必然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
三、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
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上最后一个环节。有经济学家研究表明,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收入,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因为,低收入人群是公共消费的主体,对低收入人群实施救助,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消费,扩大公共消费,以致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当提高社会保险支付标准,发挥其拉动消费的作用。正常情况下,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取决于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支付标准。根据大数法则,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不仅增强社会保障抗风险能力,而且能适当提高支付标准,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收入增长、消费水平、财政能力、物价水平等相适应,使保障对象的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可以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提高购买力,促进消费需求。三是政府增加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应根据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适当提高社会保险项目的支出标准,增加群众收入,满足其消费需求。比如,我国已连续十一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缩小了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差距,对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再就业
失业保险制度不仅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而且对再就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一是预防失业,有效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发的阶段性风险。近年来,随着失业保险基金积累较多,一些地方政府不仅对征缴费率进行调整,而且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缓缴失业保险费,或采取集中减征的办法,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还对困难企业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有效预防职工失业。二是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者再就业能力。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企业用工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以致缺乏专业技能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十分困难。而失业保险可以提供失业者免费培训的机会,承担了再教育成本,避免因失业者能力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障碍”,减少劳动力留滞,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三是扶持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支持,实行创业带动就业岗位补贴、创业者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以此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鉴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这些功能和作用,我们应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1250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哈尔滨冰雪奇缘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深圳蓝天飞翔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南昌湖上倒影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