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直径不一样,通长筋是在跨1/3处与支座筋搭接,长度为l le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4肢箍以上的梁,当梁集中标注上部通长筋只有2根时需要设置架立筋,否则,箍筋角部空白,箍筋没法固定,需要用架立筋固定。
架立筋与梁支座负筋搭接长度150㎜。
当梁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直径不同时(规范只对通长筋配筋率作了要求,并没规定要用直径钢筋,但从可操作性和用钢量角度,采用同直径钢筋为宜,)上部通长筋不能贯通,须与支座负筋搭接,搭接长度为LlE。
贯通筋是可以贯通整根梁,它的搭接位置在梁跨中三分之区域。 上面右跨:
支座处负弯矩筋为6C22;4/2表示分两层布置,上部4根,下部2根,长度一般为净跨的1/3;4C22表示6C22中,4C22通长布置。
2、下面:
箍筋为四肢箍,4C22全部通长布置,以便箍筋绑扎。
梁上部没有通长筋只有3根支座筋时,其中的二根支座筋设为角筋与增设的二根架立筋搭接,一根设在中间,其架立筋取2≥Φ12钢筋设置,与支座钢筋搭接La,其中La按较细钢筋取值,其支座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按其净跨的1/3取定。
1、上面右跨:
支座处负弯矩筋为6C22;4/2表示分两层布置,上部4根,下部2根,长度一般为净跨的1/3;4C22表示6C22中,4C22通长布置。
2、下面:
箍筋为四肢箍,4C22全部通长布置,以便箍筋绑扎。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六支箍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啊?
答: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需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通长筋的区别。同排纵筋中既有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共六根,2Φ22通长筋+(4Φ12)架立筋,六支箍是从这儿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