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关系的影响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劳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员工持股、参与式管理、分享经济、利益相关者治理、劳资合作与冲突管理等一系列新的经济现象在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框架内产生,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5-04
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关系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劳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员工持股、参与式管理、分享经济、利益相关者治理、劳资合作与冲突管理等一系列新的经济现象在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框架内产生,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这些新现象和新问题,实事求是地加以具体分析。同时,也要重视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要看到资本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不断容纳先进生产力的能力。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是一个比原来的预测要漫长得多的历史过程。
还有吗
现代社会形态主要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阶段)两类为主。其本质上是技术发展得到提升,从而将更多的人力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投入到其他需要人力技术的岗位。由于技术发展得到提升,被剥削阶级从原先的人类逐渐转变为人类与机器的结合。机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甚至还能逐渐取代原来工作岗位的人类。可见机器的劳动力足以取代人类,而技术提升的本质便是为了发展机器从而将人类解放出来。
还有吗
我想要个2000字的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阶层的划分(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内部构成1.中等资本家阶层中等资本家阶层是当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主体力量,中等资本家阶层一般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合一的职能资本家阶级,它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中通过专业化分工而产生的企业;二是因大公司调整而放弃或尚未顾及的领域;三是从事传统小生产的领域。”[1]中等资本家阶层在阶级利益上同雇佣劳动者处于对立地位,但由于资本和经济实力的薄弱性,它也有受到大型垄断资产阶级剥削的一面,在当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中等资本家阶层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2.大型垄断资本家阶级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大型垄断资本家阶级数量不断攀升,大型垄断资本家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掌握和控制着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命脉,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领域处于统治地位,大型垄断集团通过创办资本主义大企业,将势力触伸到工业、农业、商业以及保险、军事等多行业,它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培植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达到控制整个国家的目的,因此,大型垄断资本家阶级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和势力最大的一个群体。3.食利者阶层和企业管理者阶层二战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对资本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这导致食利资本家阶层迅速发展,这些食利资本家主要靠“剪息票”为生,他们与生产相脱节,不劳而获,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据统计,“在美国,食利资本家中的百万富翁的人数,1948年为113万人,1980年为5 714万人,32年间增加了40多倍。”[2]在企业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断分离的同时,还造就了一个不断庞大的企业管理者阶层,他们在企业中担任着人、总经理、董事长等高级职务,作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掌握着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以及人事调动等,实际控制着企业的发展,他们的利益与企业所有者利益一致,但由于他们并不拥有生产资料,只是参加生产资料的管理,因此他们并不是一个阶级,而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个阶层,行使着“职能资本家”的职能。
(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作为劳资关系天平上重要一极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同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现代雇佣工人阶级既包括传统的体力劳动者阶级,也包括知识型的脑力劳动者阶级,有西方学者将马克思的工人阶级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者阶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1.传统的体力工作者传统的体力工作者,也就是蓝领工人,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指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雇佣工人,二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自动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体力工作者比重日益下降,并且不再局限于仅仅依靠消耗体力维持生活的劳动者,而是扩展到了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从事单调生产作业的新型体力劳动者,从产业分布来看,体力工作者也不再局限于农业、钢铁、煤炭、电力等传统第一、第二产业,而是扩展到了第三产业中的家政、清洁、餐饮等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从1900年到1997年近百年间,从事运输、邮电、贸易、金融、教育等各类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在总就业量中的比重,由37.9%上升到81.12%。而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合计所占比例则从1900年的62%下降到1990年的31%。2.新型的知识型工人随着资本主义自动化、专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型工人阶级,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脑力劳动工作者,并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在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人从1950年的36.7%上升到了1996年的58%,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新型工人阶级大都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不再是单纯地从事体力劳动,而是以监工、调度、工程师、技术员、普通管理员的身份参与生产劳动,是新型的知识型脑力劳动工作者。在脑力劳动者中,也有一部分人直接从事生产劳动,被称为脑体双重劳动者,诸如维修员、测试员、画图员等。
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新趋势二战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结构、企业制度、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劳资根本对立的现象有所缓解,战后劳资关系出现了由对立走向缓和进而劳资合作的倾向。(一)“三方体制”的协调劳资关系“三方体制”的协调劳资关系,是指在国家和政府的干预下,对资本运行和劳资关系建立一套规范和制衡机制,将劳资冲突纳入到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框架内,政府不再是一味地顺从资方的要求,而是竭力平衡劳资双方的实力,缓和劳资冲突,使劳资双方达到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在“三方体制”的框架下,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双方开始展开不同程度的合作,劳资双方达成各种和平协议,从法律层面确认工会的权利和地位,不断吸纳工人加入工会、依靠工会,提高工会工人的工资,并逐步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系列措施都促进了劳资关系的相对稳定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集体谈判和工会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劳资纠纷的主要依靠力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集体谈判过程基本上是由工人和工会、雇主和雇主协会、政府三方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过程,谈判所达成的协议是三方共同意志的体现。“三方体制”的协调劳资关系机制的优势在于,采取协商和谈判的管理模式解决劳资冲突,为劳资利益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集体谈判和工会制度不仅有利于协调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利于规范劳资双方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劳资矛盾的激化。但应当明确的是,“三方体制”的协调劳资关系机制,是工人阶级力量增强使得劳资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威胁做出的一种妥协,它并不是资本家的慈善活动,而是工人阶级不断斗争的结局。
【问一问自定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