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文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文章体会: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四十不惑的三个含义:
第一,明白了自己此生活着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心态更加豁达,内省力更加强大,对自己不再困惑。
人们常用年轻气盛来形容年轻人,人在年轻时朝气蓬勃,拥有远大的理想和饱满的斗志,但是,年轻人毕竟由于阅历肤浅,对自己的认识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容易滋生好高骛远的心态。
第二,拥有了海纳百川的心胸,看清了“存在即合理”的事实,对别人不再困惑。
一个人认清自己还不够,毕竟,人是群居动物,每天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跟别人打交道时不因为产生困惑而烦恼,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个性、气质、容貌,说话方式、学习方式、为人处世方式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有差异若不及时沟通就会产生误解,因为误解就会产生困惑和烦恼。
第三,具备了哲人的眼光,能对万事万物透过表象看本质,对世界不再困惑。
认清自我,宽容他人,仍然不够,一个人要想活出真我的风采,还必须看清这个世界,对世相百态不再困惑。
要看清世相百态,唯有不断学习,积累自己方方面面的知识,磨练出丰厚的经验,方可具备一双慧眼。用慧眼看世界,看到的不再是表象,而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