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战争不断,而且常常是游牧民族更好战。请分析两个民族战争的成本和收益,并据此尝试解释上述观点。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原因之一:游牧民族机动能力太强,很难彻底征服
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的朝代或者时期并不在少数,然而想要彻底征服,却极为的困难,原因便在于游牧民族的机动能力太强,而留给他们的活动空间又极大。
我们以汉朝为例,汉武帝时期虽然屡次击败匈奴,但匈奴战败便远遁漠北,汉武帝虽然又派军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但仍无力彻底对其征服,此后汉匈双方仍是打打停停,一直到东汉初期这才基本解决。又如明朝永乐时期,朱棣先后五次出征,然而在知道了明军的强大之后,鞑靼军队便开始避而不战,导致朱棣徒耗钱粮,却始终难以歼灭敌人主力。
此外,游牧民族不同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发动战争的代价普遍偏小,而农耕文明大军出动却往往需要极为庞大的后勤支持。因此,寻找歼灭游牧民族主力,一直是中原王朝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时间太短难以找到,时间太长国家又负担不起。
无法有效歼灭敌军主力,自然也就难以迫使其臣服,接受己方的统治。而清朝之所以能够对蒙古实行统治,沙俄的东扩其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占领了西伯利亚的沙俄其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彻底堵死了游牧民族的退路。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7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战争不断,而且常常是游牧民族更好战。请分析两个民族战争的成本和收益,并据此尝试解释上述观点。
原因之一:游牧民族机动能力太强,很难彻底征服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的朝代或者时期并不在少数,然而想要彻底征服,却极为的困难,原因便在于游牧民族的机动能力太强,而留给他们的活动空间又极大。我们以汉朝为例,汉武帝时期虽然屡次击败匈奴,但匈奴战败便远遁漠北,汉武帝虽然又派军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但仍无力彻底对其征服,此后汉匈双方仍是打打停停,一直到东汉初期这才基本解决。又如明朝永乐时期,朱棣先后五次出征,然而在知道了明军的强大之后,鞑靼军队便开始避而不战,导致朱棣徒耗钱粮,却始终难以歼灭敌人主力。此外,游牧民族不同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发动战争的代价普遍偏小,而农耕文明大军出动却往往需要极为庞大的后勤支持。因此,寻找歼灭游牧民族主力,一直是中原王朝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时间太短难以找到,时间太长国家又负担不起。无法有效歼灭敌军主力,自然也就难以迫使其臣服,接受己方的统治。而清朝之所以能够对蒙古实行统治,沙俄的东扩其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占领了西伯利亚的沙俄其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彻底堵死了游牧民族的退路。
原因之二: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统治成本太大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不仅生活生产方式不同,风俗、文化、信仰等各方面也均不相同,想要完成同化并非易事。而最为重要的是,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游牧民族的产出其实极为有限,即使是丰年也仅仅是略有盈余,而更多时候甚至无法负担本族的生存,这也是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袭边,以及部落之间相互攻击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来可以南下掠夺,二来可以借助战争减少草原人口。如果将其纳入统治,那么朝廷势必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代价来保证草原百姓生存,否则就可能产生叛乱。可一旦草原百姓获得了充足的补给,人口的膨胀势必无法避免,在草原无法养活大量百姓的情况下,这无疑要进一步增加朝廷的支出负担,这简直就是种恶性循环。正如狄仁杰给武则天奏疏中所说,“若其用武荒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硗确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赋,获其土不足以耕织”。将草原地区纳入统治,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例如明朝对安南的统治,就是由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最终被朝廷所放弃。
已赞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