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研究背景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水泥的研究背景
答:水泥的研究背景如下:
工业化制造水泥技术是以立窑技术为起点。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煅烧水泥的工业窑炉,是干法静止间歇式圆筒型自然通风的普通立窑,从此揭开了人工合成无机硅酸盐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历史,但当时的质量并不稳定,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也很低。
1877年英国人克兰普汤发明干法卧式回转窑,为连续生产,产量和质量有了提高,但主要的进步还是产量的提高,这应该算最早的干法中空窑,也是最早的回转窑制造技术。
二十世纪初,液态均化技术研究成功,催生了水泥制造技术的革命,1903年出现了第一条湿法水泥生产线,液态均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泥制造过程对非均质原料的适应性,奠定了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因而湿法水泥生产线制造技术被普遍推广,取代了干法回转窑,加上对产能的追求,湿法回转窑不断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
水泥湿法制造技术在弘扬回转窑产量相对较高强项的同时,创新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技术,也带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胎病,就是热耗特别高,因此人们对水泥工艺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1910年立窑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连续作业,随着机械化立窑的发明改进,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尤以热耗低而得到普遍认可,被广泛采用。但是,那时能源问题还没有现在这样严重,其热耗低的优势亦不足以完全代替湿法回转窑,而湿法回转窑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机械化立窑,加上对产能的追求,湿法回转窑不断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07
水泥的研究背景
水泥的生产企业研究背景
亲,您好,
水泥的研究背景
答:水泥的研究背景如下:
工业化制造水泥技术是以立窑技术为起点。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煅烧水泥的工业窑炉,是干法静止间歇式圆筒型自然通风的普通立窑,从此揭开了人工合成无机硅酸盐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历史,但当时的质量并不稳定,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也很低。
1877年英国人克兰普汤发明干法卧式回转窑,为连续生产,产量和质量有了提高,但主要的进步还是产量的提高,这应该算最早的干法中空窑,也是最早的回转窑制造技术。
二十世纪初,液态均化技术研究成功,催生了水泥制造技术的革命,1903年出现了第一条湿法水泥生产线,液态均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泥制造过程对非均质原料的适应性,奠定了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因而湿法水泥生产线制造技术被普遍推广,取代了干法回转窑,加上对产能的追求,湿法回转窑不断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
水泥湿法制造技术在弘扬回转窑产量相对较高强项的同时,创新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技术,也带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胎病,就是热耗特别高,因此人们对水泥工艺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1910年立窑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连续作业,随着机械化立窑的发明改进,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尤以热耗低而得到普遍认可,被广泛采用。但是,那时能源问题还没有现在这样严重,其热耗低的优势亦不足以完全代替湿法回转窑,而湿法回转窑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机械化立窑,加上对产能的追求,湿法回转窑不断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
水泥生产企业研究意义
# 水泥生产企业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环保力度的加强,高性能和多功能的绿色环保胶凝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德国、日本、美国、瑞士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和推进废弃物替代自然资源,加强高性能水泥与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水泥生产企业职业危害病
水泥产生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控
水泥产生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控 结语
#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主要粉尘**:
从原料粉碎、细磨、烧成、成品水泥细磨,直到水泥成品包装、运出等,所有的设备和运输系统都产生粉尘。粉尘不但污染作业场所,而且从烟简放出去的每小时以吨计的大量粉尘,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烧成前后的粉尘差异**:
烧成以前,工人所接触的是原料粉尘,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烧成以后,工人所接触到的粉尘是成品水泥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
**水泥粉尘与尘肺的关系**:
水泥粉尘能否引起尘肺,国内外曾有争论。但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引起的尘肺已被证实。我国已将水泥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
主要产生设备
水泥生产设备是生产水泥的一系列设备组成的水泥设备生产线。
主要由破碎及预均化、生料制备均化、预热分解、水泥熟料的烧成、水泥粉磨包装等过程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