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政策的演变。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您好,根据您的问题为您做出相应解答:
20世纪30年代,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侵略行动的不断扩大,英国和法国的对德政策也发生了演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的纵容和妥协(1933-1936年):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后,英国和法国一开始采取的是纵容和妥协的政策,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缓和德国的对外扩张和军备行为。这一阶段,英国和法国先后签署了不干涉德国内政的条约,纵容德国重建军队,并未采取有力的措施来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
2. 对德政策的转变(1936-1938年):随着德国纳粹政权加强对国内外的控制,英国和法国逐渐认识到纵容和妥协的政策不起作用,开始逐步转变对德政策。在这一阶段,英国和法国先后签署了东方政策声明和慕尼黑协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德国的扩张问题,但实际上这些做法并没有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
3. 对德政策的矛盾和分歧(1938-1939年):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英国和法国的对德政策出现了矛盾和分歧。英国认为德国在慕尼黑协定中得到了太多的让步,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态度来对付德国。而法国则认为应该继续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军事冲突。这种矛盾和分歧最终导致了英法两国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的分歧,使得德国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综上所述,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政策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从纵容和妥协到转变政策,再到矛盾和分歧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英国和法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德国问题,但实际上这些努力并未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12
论述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政策的演变。
要2500多字,谢谢!
您好,根据您的问题,以下是格式化后的段落: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侵略行动的不断扩大,英国和法国的对德政策也发生了演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的纵容和妥协(1933-1936年):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后,英国和法国一开始采取的是纵容和妥协的政策。他们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缓和德国的对外扩张和军备行为。在这一阶段,英国和法国先后签署了不干涉德国内政的条约,纵容德国重建军队。然而,他们并未采取有力的措施来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
2. 对德政策的转变(1936-1938年):随着德国纳粹政权加强对国内外的控制,英国和法国逐渐认识到纵容和妥协的政策不起作用,开始逐步转变对德政策。在这一阶段,英国和法国先后签署了东方政策声明和慕尼黑协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德国的扩张问题。然而,这些做法并没有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
3. 对德政策的矛盾和分歧(1938-1939年):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英国和法国的对德政策出现了矛盾和分歧。英国认为德国在慕尼黑协定中得到了太多的让步,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态度来对付德国。而法国则认为应该继续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军事冲突。这种矛盾和分歧最终导致了英法两国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的分歧,使得德国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综上所述,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政策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从纵容和妥协到转变政策,再到矛盾和分歧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英国和法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德国问题,但实际上这些努力并未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字数不够
好的亲收到了
**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政策的演变**
20世纪30年代,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纳粹德国的崛起与侵略行动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了欧洲的和平稳定。英法作为欧洲两大强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和德国的扩张与军备行为。然而,他们的对德政策始终未形成一致的立场与策略,导致德国的侵略行动愈发猖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政策的演变。
**一、初期的纵容与妥协(1933-1936年)**
纳粹党于1933年上台后,英国和法国采取纵容与妥协的政策,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缓和德国的扩张与军备行为。英国宣布支持柏林外交政策,认为德国应在欧洲享有更大权利和影响力。法国也宣布不会干涉德国内政。
这一阶段,英法两国先后签署不干涉德国内政的条约,纵容德国重建军队,未采取有力措施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英法两国对德国态度的温和与迁就出于多方面考虑:避免新的战争、认为德国的要求基本合理、保持对德国的影响力及通过温和外交手段解决德国问题。然而,这种纵容与妥协政策并未起到预期效果,反而鼓励了德国的侵略行为。德国不断加强军备、扩大领土,破坏凡尔赛条约规定,英法两国的对德政策开始受到质疑,不得不逐渐转变立场与策略。
**二、对德政策的转变(1936-1938年)**
随着德国纳粹政权加强对国内外控制,英国和法国逐渐认识到纵容与妥协政策不起作用,开始逐步转变对德政策。这一时期,英国和法国先后签署东方政策声明和慕尼黑协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德国的扩张问题。东方政策声明是英国和法国于1933年发布的声明,宣布不承认德国在东欧和东南欧的领土要求。此声明表明英法两国开始转变对德政策,采取更加强硬立场。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两国与德国在慕尼黑签署的协定,由于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英法两国同意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此协定被认为是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妥协,但英法两国也通过此协展示强硬立场。然而,这些做法并未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这一时期,英法两国转变对德政策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德国问题。
但实际上,这些努力并没有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德国在这个时期继续加强军备,扩大领土,甚至入侵奥地利,并通过与意大利和日本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来扩大它的影响力。
英法两国对德政策的转变也暴露了英法两国对德政策的矛盾和分歧。
三、对德政策的矛盾和分歧(1938-1939年)
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英国和法国的对德政策出现了矛盾和分歧。英国认为德国在慕尼黑协定中得到了太多的让步,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态度来对付德国。而法国则认为应该继续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军事冲突。
这种矛盾和分歧最终导致了英法两国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的分歧,使得德国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反法西斯阵营的国家,他们最终通过军事手段击败了德国,结束了二战。但是,这场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无数人失去了生命,欧洲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之,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法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德国问题,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阻止德国的侵略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英法两国对德政策的演变不够果断和一致所致。这也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