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西方近代文明史的开启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西方社会是团体结构的社会
西班牙著名的小说里的主人翁唐吉柯德实在令人印象深刻。一个贵族后裔,从小接受贵族式的教育。可是,在小说里他不仅没有财产,而且成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流浪汉。他无家可归。
在西方社会中家庭绝对没有象在中国那么重要。过着战斗生活的游牧民族散布在古代的西方世界。游牧既是生产活动,也是军事行动。后来,航海业发展,西方的海船上的商人们既做生意,也做海盗。这样的生活高度军事化,战斗化,家庭的地位一定会下降,就像在中国的战争年代,投身军队的人们常常只能抛开家庭。
在西方的历史上,战争是常态,甚至是谋生手段。中国有古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样的古训说明中华民族是很幸运的,幸运到经常有机会可以忘记战争,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所以,需要有高人来指点,教导大家不要忘记战争。西方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战争时时伴随着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忘记战争。
和中国家庭中所有家庭成员共享家产的传统完全不同,西方社会一直实行长子继承权。当年欧洲的贵族们住在古堡里。古堡既是战斗工事,又是居住地。古堡就是高大一些的碉堡。很难想象中国古时候的有钱人会让自己住在碉堡里,毕竟太不舒服了。可是,早年的欧洲,只有有钱人才可能住在古堡里。进攻和防守都要依托古堡。家庭也就成了战斗团体。分家意味着解散军队,也意味着任人宰割,成为别人的奴隶,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所以,只能是长子一个人有财产继承权。他的弟弟们就只能象唐吉珂的一样被赶出家门了。
家庭的凝聚力在于每个家庭成员出自内心的亲情。团体的凝聚力,则在于外来的压力。在强大的外力压迫下,人们只能舍弃亲情。在西方,家庭破裂了,团体就成了最小的社会组织。团体,是西方社会的最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团体结构,是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
在西方的团体结构的社会中,人们必须要结成团体才能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力量,任何个人都要以团体为依托才能有所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以团体活动的方式出现的。个人必须服从团体。因此,中国式的逍遥自在的庄稼汉在西方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在长时间的战争,谈判,缔约的过程中,有的团体胜利了,有的团体失败了。不论胜利还是失败,维护社会稳定的都不会是中国式的亲情,而是团体之间的契约。社会契约反映的是各种社会团体的利益,既被各种团体所维护,也会因为团体利益的冲突而破裂。
产生于中国家庭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4
对比中西方近代文明史的开启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西方社会是团体结构的社会 西班牙著名的小说里的主人翁唐吉柯德实在令人印象深刻。一个贵族后裔,从小接受贵族式的教育。可是,在小说里他不仅没有财产,而且成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流浪汉。他无家可归。 在西方社会中家庭绝对没有象在中国那么重要。过着战斗生活的游牧民族散布在古代的西方世界。游牧既是生产活动,也是军事行动。后来,航海业发展,西方的海船上的商人们既做生意,也做海盗。这样的生活高度军事化,战斗化,家庭的地位一定会下降,就像在中国的战争年代,投身军队的人们常常只能抛开家庭。 在西方的历史上,战争是常态,甚至是谋生手段。中国有古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样的古训说明中华民族是很幸运的,幸运到经常有机会可以忘记战争,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所以,需要有高人来指点,教导大家不要忘记战争。西方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战争时时伴随着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忘记战争。 和中国家庭中所有家庭成员共享家产的传统完全不同,西方社会一直实行长子继承权。当年欧洲的贵族们住在古堡里。古堡既是战斗工事,又是居住地。古堡就是高大一些的碉堡。很难想象中国古时候的有钱人会让自己住在碉堡里,毕竟太不舒服了。可是,早年的欧洲,只有有钱人才可能住在古堡里。进攻和防守都要依托古堡。家庭也就成了战斗团体。分家意味着解散军队,也意味着任人宰割,成为别人的奴隶,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所以,只能是长子一个人有财产继承权。他的弟弟们就只能象唐吉珂的一样被赶出家门了。 家庭的凝聚力在于每个家庭成员出自内心的亲情。团体的凝聚力,则在于外来的压力。在强大的外力压迫下,人们只能舍弃亲情。在西方,家庭破裂了,团体就成了最小的社会组织。团体,是西方社会的最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团体结构,是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 在西方的团体结构的社会中,人们必须要结成团体才能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力量,任何个人都要以团体为依托才能有所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以团体活动的方式出现的。个人必须服从团体。因此,中国式的逍遥自在的庄稼汉在西方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在长时间的战争,谈判,缔约的过程中,有的团体胜利了,有的团体失败了。不论胜利还是失败,维护社会稳定的都不会是中国式的亲情,而是团体之间的契约。社会契约反映的是各种社会团体的利益,既被各种团体所维护,也会因为团体利益的冲突而破裂。 产生于中国家庭的
产生于中国家庭的祖宗崇拜不会成为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长年的战火中,面对严酷的现实,人们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持他们。于是,一神论的宗教终于在西方诞生。宗教是凝聚团体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宗教在西方有着比在中国重要得多的社会作用。 在工业化开始之前,欧洲最强大的社会团体就是宗教团体,其次就是贵族。神权曾经在王权之上。“君权神授”曾经是欧洲君权的合法性来源。欧洲社会曾经被分成等级森严的团体,贵族和平民,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等等。阶级社会就是这样产生的。阶级就是特定的社会团体。 在西方,国家只是一个放大了的团体,是由许多小团体组成的大团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西方的国家仅仅是一个临时的战争联盟。战争结束,联盟也就随之解散。直到一百多年前,整个欧洲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有固定疆土的国家,只有各种各样的维持时间或长或短的贵族联盟。维护团体间的契约要依靠各方都承认的法律。法律也是一种契约,是一种社会共同承认的契约。不论法律本身是否合理,违法者必究,是维护法律权威所不可缺少的。由此产生出了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关系。因此,平等首先就成为了西方社会追求的价值观。这种平等的观念扩大到团体中的每个人时,就是对于个人自由的肯定。由此发展下去,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等就成了西方社会的普遍的社会诉求。这些社会诉求被今天的西方学者总结为普世价值观。 总而言之,我们从对西方历史的研究中,得到的逻辑关系是:游牧民族,团体结构,契约关系,上帝崇拜。这些是西方现代工业化的社会起点,也是西方现代政治的起点
已赞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