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的发展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先秦时期儒家音乐主要来源于启蒙经典《诗经》及诗歌传统。以礼仪礼乐、管乐和舞蹈等形式来表现,是一种具有启蒙思想的宗教音乐。其中,礼乐是礼仪礼乐的总称,主要包括“大鼓乐”、“磬漏乐”等,这些乐曲用以即兴创作,但也可以按照固定的上古之歌、神话故事或抒情诗歌来演奏,其特点是尊重神圣之道,描写前人心怀敬意的抒情意境。管乐则以管独奏来表现,最早出现在《诗经》之中,历史上曾传承了众多珍贵的作品。而舞蹈则最初是与礼仪礼乐进行结合,并分成“受礼礼乐”、“祭祀礼乐”、“勤劳礼乐”等多种形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2-10
简述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的发展
先秦时期儒家音乐主要来源于启蒙经典《诗经》及诗歌传统。以礼仪礼乐、管乐和舞蹈等形式来表现,是一种具有启蒙思想的宗教音乐。其中,礼乐是礼仪礼乐的总称,主要包括“大鼓乐”、“磬漏乐”等,这些乐曲用以即兴创作,但也可以按照固定的上古之歌、神话故事或抒情诗歌来演奏,其特点是尊重神圣之道,描写前人心怀敬意的抒情意境。管乐则以管独奏来表现,最早出现在《诗经》之中,历史上曾传承了众多珍贵的作品。而舞蹈则最初是与礼仪礼乐进行结合,并分成“受礼礼乐”、“祭祀礼乐”、“勤劳礼乐”等多种形式。
1.宋元时期说唱艺术的发展2.简述宋元时期诸宫调的发展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说唱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词艺术的发展。宋元时期,诗词艺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以欧阳修、曾巩、李商隐、杜牧、苏轼等诗人为代表,其诗词创作技法独特,形式新颖,屡受欣赏;(2)故事类歌谣的发展。宋元时期出现了一种以民间故事为内容的歌谣,其中一些歌谣的情节十分复杂,深入人心,如王安石《西江月》、苏轼《水调歌头》等;(3)章回体小说的出现。宋元时期,由郭店说唱的章回体小说开始流行,此后,诸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小说相继出现,成了口头说唱形式最主要的内容;(4)通俗说唱技法的发展。宋元时期出现了一种以章回体小说为基础,更加简单、易懂的通俗说唱技法,而这种说唱技巧得到了普遍的欣赏,也成为当时的流行艺术。
宋元时期诸宫调发展源远流长,它与曲艺、舞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宋代以来,诸宫调作品就不断出现,宋代有“上洞庭杂曲”、“下洞庭杂曲”、“七十二离颂”等多种;元末元初有“百戏调”、“百宫调”、“汉柳曲”等;明清时期有大量的音乐作品和歌曲产生,如《汉水调》、《满江红调》等。此外,宋元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诸宫调作曲家,如苏轼、秦观、王安石等,他们对诸宫调的发展贡献良多。宋元时期,诸宫调受到广泛传播,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热烈追捧,并影响了后来的曲艺发展,使得中国诸宫调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