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红楼梦》(第五回)的思想与艺术。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第五回是《红楼梦》的“总纲” 如前所述,《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这是无庸置疑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五回的回目: 通行本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甲戌本作“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戚序本作“灵石迷性难解仙机,警幻多情秘垂淫训”; 为什么各本的回目不一致,这是因为曹雪芹把作为“总纲”的这一回看得十分重要,以致在最后定稿时不知究竟用怎样的文字去表述更为恰当,所以就有了各本文字上不一致的状况。 其实,“总纲”这个词用于文学作品研究,本身含义就不明确。如果它的内涵是指主题,那么象《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巨著只用“护官符”那样的四句顺口溜来概括,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如果它的内涵是指全书的布局结构,那么“总纲”也绝不是第四回。在《红楼梦》全书中,前五回是“引子”,它对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全部艺术构思至关重要,可以说每一回都有每一回的作用,每一回在全书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一回是全书的“开篇”。如前所述,曹雪芹首先在“开篇” 中就隐晦地点出了写作《红楼梦》的本意,同时重点写的则是“女娲补天”与“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为全书的主人公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做了铺垫。通灵宝玉与贾宝玉同时降生(“幻形入世”),实为一体。他(它)既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蠢物”;又天生“顽劣”不可为世俗所改变。贾宝玉一生的悲剧也就因此而定型了。“木石前盟”则为贾宝玉与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点染出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三回中借癞头和尚为林黛玉诊病时说:“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不许见哭声。”而宝黛的爱情恰恰不为封建家族所容许,所以他们的爱情悲剧也因此而定型了。 第二回除了交代林黛玉之母病逝扬州,从而引出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外,作者主要是通过冷子兴之口详细介绍了贾家荣、宁二府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的情况与行踪,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具体写了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以及贾府的环境一一也就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典型环境。 第四回则进一步介绍了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特别是与贾宝玉、与贾家有关的王、史、薛三个家族的关系,并引出另一主人公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从而为宝、黛、钗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纠葛拉开了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17
分析《红楼梦》(第五回)的思想与艺术。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第五回是《红楼梦》的“总纲” 如前所述,《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这是无庸置疑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五回的回目: 通行本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甲戌本作“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戚序本作“灵石迷性难解仙机,警幻多情秘垂淫训”; 为什么各本的回目不一致,这是因为曹雪芹把作为“总纲”的这一回看得十分重要,以致在最后定稿时不知究竟用怎样的文字去表述更为恰当,所以就有了各本文字上不一致的状况。 其实,“总纲”这个词用于文学作品研究,本身含义就不明确。如果它的内涵是指主题,那么象《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巨著只用“护官符”那样的四句顺口溜来概括,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如果它的内涵是指全书的布局结构,那么“总纲”也绝不是第四回。在《红楼梦》全书中,前五回是“引子”,它对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全部艺术构思至关重要,可以说每一回都有每一回的作用,每一回在全书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一回是全书的“开篇”。如前所述,曹雪芹首先在“开篇” 中就隐晦地点出了写作《红楼梦》的本意,同时重点写的则是“女娲补天”与“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为全书的主人公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做了铺垫。通灵宝玉与贾宝玉同时降生(“幻形入世”),实为一体。他(它)既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蠢物”;又天生“顽劣”不可为世俗所改变。贾宝玉一生的悲剧也就因此而定型了。“木石前盟”则为贾宝玉与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点染出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三回中借癞头和尚为林黛玉诊病时说:“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不许见哭声。”而宝黛的爱情恰恰不为封建家族所容许,所以他们的爱情悲剧也因此而定型了。 第二回除了交代林黛玉之母病逝扬州,从而引出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外,作者主要是通过冷子兴之口详细介绍了贾家荣、宁二府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的情况与行踪,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具体写了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以及贾府的环境一一也就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典型环境。 第四回则进一步介绍了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特别是与贾宝玉、与贾家有关的王、史、薛三个家族的关系,并引出另一主人公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从而为宝、黛、钗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纠葛拉开了序
幕。 第五回借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聆听《红楼梦》十二支仙曲与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图画与“判词”对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结局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命运与归宿勾画出基本轮廓。 以上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虽曰“引子”,实则是对整部作品的人物、环境、情节发展的脉络以及全书的主旨都做了必要的交代与安排,如果说“提纲挈领”,那么前五回确实对整部作品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这是由于第五回实际上是前四回的总结,是在前四回所写的主要人物思想性格、人物关系、小说的典型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对全书的布局结构(包括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局以及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做了总体安排。可以说《红楼梦》》所写的内容就是按照它所描述的轨迹发展的。高鹗所续后四十回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按照曹雪芹前五回所表明的原意,完成了宝黛的爱情悲剧;而高鹗续书中的最大败笔,则是令贾宝玉中举,“沐皇恩”,“延世泽”,“家世再振”,“兰桂齐芳”等情节,与曹雪芹“家亡人散各奔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2] 的原意大相径庭。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确实是很重要的,它在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整个艺术构思中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