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的回忆语言,与自己的语言作比较有哪些差异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富有力量感和冲击力,常常运用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激烈的情感。例如他在《故乡》中写道:“故乡的夜,真是有说不出的恐怖。这恐怖,不是什么鬼神的东西,而是一种沉闷的、发不出声音的压抑。”这段话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了夜晚的恐怖感,同时还暗示了社会的压抑和沉闷。萧红的语言风格则更加细腻和感性,她常常运用意象和隐喻等手法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例如她在《生死场》中写道:“我瞪着她,心里却有一股暗流在涌。她是个女人,一定会懂得我的话的。但我又想:她是个女人,一定会讲出她自己的话的。”这段话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同时也暗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被动和无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3-2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的回忆语言,与自己的语言作比较有哪些差异
同学你好欢迎咨询,接下来我们将且只围绕该题进行回答及延伸。答案需要6min左右。
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富有力量感和冲击力,常常运用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激烈的情感。例如他在《故乡》中写道:“故乡的夜,真是有说不出的恐怖。这恐怖,不是什么鬼神的东西,而是一种沉闷的、发不出声音的压抑。”这段话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了夜晚的恐怖感,同时还暗示了社会的压抑和沉闷。萧红的语言风格则更加细腻和感性,她常常运用意象和隐喻等手法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例如她在《生死场》中写道:“我瞪着她,心里却有一股暗流在涌。她是个女人,一定会懂得我的话的。但我又想:她是个女人,一定会讲出她自己的话的。”这段话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同时也暗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被动和无奈。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175]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