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什么是启蒙》的读书笔记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之前有读过康德的这篇《什么是启蒙》,那时仅仅是“读过”,知道它鼎鼎大名但却从未思量过原因,也未能料想它所蕴含的如此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直到在华老师的这次通识课上,才真真切切地体悟到了它的魅力,更为我的人生启发了一扇清新的窗牖。感恩此次机会。那么,我便在此记下我对《什么是启蒙》的理解和启发罢。文章一开始,康德就对启蒙运动下了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1-27
康德《什么是启蒙》的读书笔记
亲,这边为您查询到康德《什么是启蒙》的读书笔记,以下请查阅:
之前有读过康德的这篇《什么是启蒙》,那时仅仅是“读过”,知道它鼎鼎大名但却从未思量过原因,也未能料想它所蕴含的如此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直到在华老师的这次通识课上,才真真切切地体悟到了它的魅力,更为我的人生启发了一扇清新的窗牖。感恩此次机会。那么,我便在此记下我对《什么是启蒙》的理解和启发罢。文章一开始,康德就对启蒙运动下了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了。
在这篇文章中,康德将启蒙界定为“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种“不成熟状态”是人自己对自己的压抑而造成的一种不思状态。摆脱这个状态需要两个条件——外部条件,即需要别人引导;内部条件,即需要自己的勇气与决心。“独立思考”(Selbstdenken) 是康德启蒙思想的核心概念。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并不缺少,只是缺乏勇气与决心不敢运用,所以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接下来,康德分析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处于这样未启蒙状态。首先谈了内因的两个主要因素:懒惰和怯懦,这两点使绝大部分人处于未启蒙状况——他们自己愿意处于不成熟状态并受保护人保护。
对于“懒惰”他是这样阐述的: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的安逸,自会有人替我操办一切,我无需去思想。对于“怯懦”他这样说:因为人懒惰的天性使得一部分人能借之以保护人自居,为了维持他们保护人的身份,他们会使自己的宠物愚笨,告诉他们企图独立行走是十分危险的,那些宠物便不敢去尝试行走了;其次,怯懦还由于人自己对新事物(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产生。介于这两点内在因素,“任何一个个人想要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的状态之中走出来,是十分艰难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自身,“他们已经很爱好这样的生活了”;原因之二在于外部,人们从来不允许他们做这种尝试。康德认为,只有很少数的人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摆脱了不成熟的状态,并且从而迈出坚强的步伐。这些独立思想的人自己在抛开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传播这种精神——“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和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自身”。这些“很少数”本来或许有一部分是出于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中的,公众本来是被他们套上羁绊的,此时他们却在鼓励公众获得启蒙。
因此,公众的启蒙(在那些已获启蒙者的引导下)只能是很缓慢的。康德还对以革命为方式“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一场革命或许有机会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可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这样的结果便是“新的偏见也如旧的一样,将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倒是引我想起我们自己近现代的状况来了。在近现代,中国经过几次革命,经历了这么几次转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时代资本主义进行了短暂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但是,这些惊天巨变并未带来中国近现代社会特质(尤其是人格特质)的同步变化,很明显,我们的大多数人仍然好逸恶劳,惰性深重,老是期待凡事有人代劳。而这种凡事希望代为思考、代为决定的心态,就是家长式政权的温床。历史的事实已然摆在眼前:这种政权将民众的所有自由剥夺的干干净净,民众也因此丧失了一切权利。试问,一个以家长自居的政府,怎会懂得尊重人民群众,怎会引导人们群众启蒙,又怎会向人们群众学习?鉴于这一点,我们的国家,需要有独立精神的国民,我们的大众应自觉地当自己的主人——不再懒惰,不再怯懦,不能凡事求“代劳”,要运用自己的理智,自己思考,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这一点,康德早已为我们指出。
对于我们21世纪的生活现状而言,或许正需要一场思想革命引起生活方式上的变革,具体而言即当一个社会上所有的人都珍视自己的自由时,私有制的生活方式(占有)才有可能改变——才不会演变成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