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多么辛苦她都什么都不帮忙,恨死我妈妈了怎么解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你简短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你对你母亲的怨恨,这份怨恨随着你已为人母,从你的对待孩子的方式中,你或许还联想到你母亲对待你的方式,甚至想到“她该多么无情才能舍弃孩子独自快活”等想法,于是越发为她曾经的不负责任而怒火中烧?
另外,从这份怨恨中,我看到了你对获得补偿的期望,现在你也成为了一个母亲,带孩子的事让你焦头烂额,所以你希望你的母亲对你施以援手,可惜她并未满足你的期待,所以你由失望进而绝望,绝望之下你想毁灭母亲,想让她死。这想法的背后,除了你对她一直以来不管不顾的做法的怨恨,是否也隐藏了你无法容忍心底对她还存留希望的自己的厌弃?
最后,养育小孩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一个单亲母亲而言更是如此,在艰难的时刻,你会期待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这无可厚非。不过,我也有一个疑惑,在困难的时候,在不止一个的选择中,何以你只期待得到母亲的帮助?孩子的父亲、你的父亲在你的描述中并未提及,从你的描述中我也无法猜测你成长的经历,所以我会感到迷茫。
不过有件很扎心的事或者我需要告诉你的: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能意识到他们的责任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一些家长甚至会觉得孩子是他们的负累,于是随意向孩子倾泻他们不好的情绪。而你能在这里宣泄对母亲的怨恨,甚至希望她可以产生愧疚感进而对你当下的艰难处境进行补偿,这是否反映了她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对你支持?但这份支持的力度并不足以填堵你曾经的缺失,于是你出离了愤怒?不管过去怎样,换个角度想,虽然你的母亲并未很好地承担起对你的成长教育的责任,但她并没在肉体或者情感上对你有过虐待?你安全地长大成人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虽然家庭并不幸福,但你还是想咬紧牙关把你的儿女养育成人。这些的行为背后,我能看到你身上有着坚韧而不服输的力量!
可囿于信息的匮乏,你的很多事情其实我把握不准,虽然如此,但面对愤怒、怨恨的情绪,我们确实有一些通行的、被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处理,我们可以一起看看,看看一些办法对你而言是否合适,哪些能加以调整而变得合适。
1.学会感恩。对感恩这一做法,可能你会对此嗤之以鼻,曾经的和现在的不幸让你感到了生活对你充斥的“恶意”,在无助和难受中,你把你的恶意对准了你的母亲,在负面情绪的控制下,我们或许很难感受到感恩的存在。因为事实也是这样,当我们心存感恩时,我们也很难同时感受到嫉妒、愤怒、仇恨等负面的情绪。
既然感恩和仇恨无法共存,我们能否将它看作一个二择一的选择题,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情绪更美丽,我们是否可以主动选择感恩这一选项呢。另外,哪怕暂时你不能或不愿舍弃你对母亲的怨恨的情绪,那也没有关系,童年的创伤不是他人(也包括我)三言两语看似正确的教诲就可以抚平,我不会也不想给你太多的压力。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我认为你是可以产生负面的情绪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同时我也希望你也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如果你想练习感恩,在练习过程,哪怕偶尔还是感到愤怒或怨恨,也不要忘记有些事情(如鲜花、美食、歌声、笑容等)仍值得我们感恩,在空暇时候,我们还是要抽空进行练习。
2.练习冥想。研究表明,冥想对于提升自控力、专注力、促进情绪健康以及了解自己等都有不错的疗愈效果,而它的入门也非常简单,只需每天投入10-15min进行练习,坚持下去,疗愈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另外,关于冥想的认知人们可能也存在些误区,我也想展开说一下:
①冥想有效但并不高效。冥想近些年在国内开始变得火热,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却不多,究其原因,也许现代人都普遍追求“高效”的手段处理情绪的问题,可单次甚至几次的冥想并不能达到他们的期待,所以人们对待冥想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但研究表明,冥想确实可以给人带来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冥想过程,还会体现在大脑的改变上,相比于不冥想的人,冥想的人脑在积极思考和乐观方面表现更佳,亦即他们体验到的积极情绪会更多。
②如何坚持一直是个问题。有不少人练习了冥想以后,他们会承认冥想给他们带来了放松平静的体验,但问到是否还在坚持时,部分人也许就支支吾吾说不上话。究其原因,这反映了人的惰性和看待问题时的狭隘性,一则“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其实并不简单,二则渺小的收益很多时候并不受重视。如果你选择了冥想并想坚持下去,有效的做法是将其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譬如睡前洗漱、洗澡后护肤、饭后刷碗等,人们坚持做这些事并未感到压力或不适,因为这些动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冥想的坚持,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譬如将睡眠和冥想建立联系,让睡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成为冥想(我的做法),或者将洗漱、沐浴的前置动作改成冥想都可以。
3.选择更有效的社会支持。如果你希望得到育儿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也许一个合适的育儿辅导机构,或者一群存在相同或相似经历的单亲妈妈群组或育儿群组会对你更有帮助;如果你希望得到情绪感受上的疏导和释放,上其实有很多不错的咨询师或倾听师,你可以在他们身上获取更好的情感支持和更具适应性的方法建议,再不然,可以尝试拨打一些国家和地方的心理辅导服务热线,如: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全国统一热线电话:12355
全国希望24小时统一心理危机热线:400-161-9995
全国统一卫计委免费卫生热线: 12320
本地的心理咨询热线则可在百度内搜索“地区名称+免费心理咨询”进行了解。
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已赞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