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抗日英雄排名顺序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1,张发奎:主持两广抗战的北伐名将张发奎(1896年—1980年)字向华,广东始兴人。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被授予中国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1980年3日10日病逝,终年85岁。2,薛岳:“天炉战法”熔就“抗日战神”薛岳,韶关乐昌人。在国民党内,薛岳是成名较早的将领。北伐前,他是孙中山的警卫营长;北伐中,他是率先进入上海的第一师师长;内战中,他是反共先锋,曾率8个师紧追红军。抗战开始,这位以“善战”著称的将领迎来军事高峰。8年中,正面战场曾展开10余次大会战,薛岳参与指挥了其中最重要的7次。他奉命死守上海,以劣势之兵顶住日军长达数月的狂轰滥炸。他在赣北的万家岭地区部署重兵,伏击孤军深入的日军,重创王牌106师团。此战,被誉为与平型关、台儿庄战役齐名的抗战初期三大胜仗之一。武汉会战后,薛岳坐镇长沙,组织4次艰苦卓绝的长沙会战,力阻日军西进南下,使战局得以在湖湘大地相持。据悉,第一次长沙会战前,蒋介石没把握守住长沙,一夜之间9次打电话给薛岳,叫他撤退。谁知,薛岳固守的意志很坚定,放出“长沙不守,军人之职何在”的狠话。最终,蒋介石被打动。长沙会战让薛岳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面对来敌,他独创“天炉战法”,主动后撤,让出空间,令后撤之军绕到后面对敌军实施有如“天炉”一般的包抄攻击。他还下令将原有道路破坏,动员老百姓把粮食藏起来,使得日军机械化部队在泥潭之中无法前行,就地补给也跟不上,完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前三次长沙会战,大提全国军民士气,也令中国战场在国际上积弱不堪的观感得以一扫而尽。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8-20
粤军抗日英雄排名顺序
1,张发奎:主持两广抗战的北伐名将张发奎(1896年—1980年)字向华,广东始兴人。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被授予中国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1980年3日10日病逝,终年85岁。2,薛岳:“天炉战法”熔就“抗日战神”薛岳,韶关乐昌人。在国民党内,薛岳是成名较早的将领。北伐前,他是孙中山的警卫营长;北伐中,他是率先进入上海的第一师师长;内战中,他是反共先锋,曾率8个师紧追红军。抗战开始,这位以“善战”著称的将领迎来军事高峰。8年中,正面战场曾展开10余次大会战,薛岳参与指挥了其中最重要的7次。他奉命死守上海,以劣势之兵顶住日军长达数月的狂轰滥炸。他在赣北的万家岭地区部署重兵,伏击孤军深入的日军,重创王牌106师团。此战,被誉为与平型关、台儿庄战役齐名的抗战初期三大胜仗之一。武汉会战后,薛岳坐镇长沙,组织4次艰苦卓绝的长沙会战,力阻日军西进南下,使战局得以在湖湘大地相持。据悉,第一次长沙会战前,蒋介石没把握守住长沙,一夜之间9次打电话给薛岳,叫他撤退。谁知,薛岳固守的意志很坚定,放出“长沙不守,军人之职何在”的狠话。最终,蒋介石被打动。长沙会战让薛岳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面对来敌,他独创“天炉战法”,主动后撤,让出空间,令后撤之军绕到后面对敌军实施有如“天炉”一般的包抄攻击。他还下令将原有道路破坏,动员老百姓把粮食藏起来,使得日军机械化部队在泥潭之中无法前行,就地补给也跟不上,完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前三次长沙会战,大提全国军民士气,也令中国战场在国际上积弱不堪的观感得以一扫而尽。
3,黄琪翔:“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民主将军黄琪翔(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广东省梅县(今梅州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委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北伐、抗战时名将。1931年起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领导人。抗战时先后任集团军司令、远征军副总司令,获授青天白日勋章。战后第三党改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曾担任秘书长、副主席。1949年回北京参加政协,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57年鸣放时公开批评苏联,反右开始即被划为右派。文革时再受人身冲击。1970年12月10日凌晨因心肌梗塞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图片4,余汉谋:知耻而后勇余汉谋,肇庆高要人。1936年,粤军中的后起之秀余汉谋凭着在陈济棠反蒋时的临阵倒戈,取代陈氏,成为“广东王”。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一带登陆,广东战役打响。17日,余汉谋部署广州防务,摆出决一死战的姿态。然而,仅仅与日军周旋了4天,他就率部撤退了。对此,广州百姓很是不满,讽刺其“余汉无谋”。广州失守后,余汉谋深以为辱,常饮酒痛哭,发出“广州在广东军人手上失掉,要由广东军人手上收回”的壮语。事实上,余汉谋也配得上“知耻而后勇”这句话。抗战中,粤战7年,国民党军队一直处于被动,仅有两次粤北会战堪称扬眉吐气。这两次会战,都与余汉谋相关。1938年12月上旬,日军集结近10万兵力进犯粤北。正面迎敌的,正是余汉谋的第12集团军。这一次,余汉谋决定殊死一搏,他致电蒋介石,声称要牺牲到底。此次会战一共打了1个多月,战况异常惨烈,第12集团军的一些主力团,减员近三分之二。最终,日军在付出万余人伤亡的代价后退却。1939年5月,日军再次调集重兵进犯粤北,企图全歼第12集团军,进而攻占曲江。在余汉谋的调度下,第12集团军由最初的消极应战转为主动出击,经过20多天激战,再次逼退日军,并毙敌6000余人。两次粤北会战,在整个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中虽算不上令人瞩目的大会战,但却是相持阶段华南战区难得的两次提升士气和稳定局势的胜利。
5,罗卓英:打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术杰作”罗卓英,梅州大埔人。从北伐开始,罗卓英就跟随蒋介石,一直都是蒋系将领中耀眼的明星。抗战中,罗卓英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关键战役,担任过第15集团军总司令、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司令、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等要职。作为蒋介石倚重的将领,罗卓英在抗战中可谓身经百战,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术杰作”的上高会战,无疑是他军事生涯的代表作。1941年3月15日,日军集结重兵进攻江西的上高地区。重庆统帅部决定,就地迎战,打一场对来犯日军的围歼战。蒋介石把此战的前敌指挥权交给了罗卓英。面对分三路杀奔而来的敌人,罗卓英部署了三道防线。在战术上,他采用“磁铁战术”,将整个战役分为诱敌深入、迂回包围和反攻追击三个阶段。经过一周激战,孤军深入的三路敌军基本上按照部署被在各道防线的国民党军队包围。经过一番拉锯,补给跟不上的日军出现疲态,开始溃退,3月25日起,会战进入反攻追击阶段。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军队开始占主动,以优势兵力追击日军,相继收复多个县城,并于4月9日前后将日军逼回到3月15日前的位置,龟缩在南昌不敢动弹。此一战,打破了抗战以来逢大战国民党军队数量数倍于日军而不胜的怪圈,歼敌上万,大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上高会战后,罗卓英曾出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参加滇缅抗战。然而,由于与总指挥史迪威不和,他在滇缅并未取得突出战绩,最后被蒋介石调回国内。图片,6,李汉魂:从北伐“铁军”到抗日“钢军”李汉魂,湛江吴川人。北伐开始时,李汉魂在被誉为“铁军”的第4军中担任团参谋长。抗战爆发后,他以第64军军长身份投入抗战洪流,历经豫中、武汉等重大会战,为第64军赢得“钢军”的称谓。在李汉魂的抗战岁月中,最值得一书的,是他在抗战前期所指挥的两次战斗——罗王砦和南浔之战。1938年5月下旬,徐州会战接近尾声,日军意图扩大战果,派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切断陇海线,从后面包抄参加徐州会战的国民党疲惫之师。作为陇海线上重要据点,罗王砦成为焦点。督师郑州的蒋介石给李汉魂下了拼死夺回的死命令。由于日军武器先进,战斗力强,参与围攻的第64军打了一整天也无法推进。此时,几辆火车呼啸而来,李汉魂想出办法:利用火车当做活动堡垒,杀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他选出敢死队,配足火力,乘火车直插车站。
这一招果然奏效。日军被敢死队一冲,乱了阵法,仓促退出。经过血战,第64军以死伤4000人的代价,攻下罗王砦。1938年7月下旬,日军攻下九江,继续西进,企图扫清武汉外围的中国军队。为此,国民党军队必须固守南浔铁路沿线,第64军正是正面固守的主力之一。南浔保卫战打得很胶着,持续数月,日军更是在战斗中投入毒气。作为军长,李汉魂连续三夜没合眼,身患重病不下火线。战斗结束后,蒋介石特地嘉奖李汉魂,邀请他到武汉共进午餐,并授予他华胄荣誉奖章一枚。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还颁发给他“忠勇无双”锦旗一面。1939年12月,国民政府撤换守土不力的吴铁城,李汉魂接任广东省政府主席,这位打出声威的抗日名将就此离开疆场,开始了长达6年多的地方主政生涯。图片7,吴奇伟,1890年生于广东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因家境贫寒,10岁那年,离家到其伯父在连平、惠州等地开设的店铺里当小伙计。他聪颖好学,做事勤敏,深得伯父赏识,在伯父资助卜,在惠州读完小学和中学。13岁在老隆一间商店做小伙计,后得人资助,先后在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小学学习,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第六期,后在广东陈炯明部任见习排长,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长江上游江防司令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要职。国民革命时期,他参加了统一广东诸役和北伐战争。在十年内战中,参加过第四、五次围剿。红军长征后,他率部追击红军至四川。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奇伟坚决全力抗日,他率第四军到嘉定、罗店一带抗日前线,与日军展开激战。为保卫祖国领土,经三昼夜的肉搏血战,终将顽敌击溃,歼敌数千。吴奇伟所率第四军,从此获得“铁军”的光荣称号。此后还率部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南浔线会战及鄂西战役等,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8,邓龙光:大溃败中的一抹“亮色”邓龙光(1896~1979),别号剑泉。广东茂名市茂南区镇盛白沙人,原为广东高州中学学生,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斗在革命前线。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6期、武昌陆军第2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毕业。1923年起任粤军第3师6旅11团中校团副、上校团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1师副师长、师长,第12师师长,第1集团军舰队副司令、独立第4师师长,
第9师师长。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任第4军副军长兼156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83军军长,第29军团副军团长,第35集团军总司令。1937年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以三倍于中国守军的兵力围攻南京,南京保卫战开始。1937年12月6日,日寇以大批飞机经常轰炸南京城内及城廊附近的军事要点。8日,日军第18师团和伪军于正山部占领了芜湖,对南京形成包围。9日,敌逼进南京城。邓龙光任第83军军长,其部在光华门、麒麟门等处,痛歼日军松井石根部第6师团5000余人,受到最高当局明令嘉奖及2万银元犒赏。在南京保卫战突围作战中,第66军、第83军主力(欠第83军156师)在军长叶肇、邓龙光指挥下,从正面突破日军阵地,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在激战中阵亡,两个军突围过程中打散,部队各自为战,付出大损失后分头突出围,成为南京保卫战中唯一幸存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