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水总有入海之时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进一步延伸,这也反映了万物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没有自己孤立存在的事物。
江河水总有入海之时,而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令人抱憾终身。——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时人称为“周郎”。周瑜出身世家,其祖辈、父辈多人担任太尉等高官,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周瑜成年后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通音乐,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
周瑜十四岁时结识孙坚之子孙策,两人结下深厚友谊。兴平二年(195年),周瑜率部曲助孙策进兵江东。后周瑜在袁术手下,认为袁术难以成事,遂渡江投奔孙策。建安三年(198年)起,周瑜随孙策平定江东,受封建威中郎将,取得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胜利。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周瑜辅佐其弟孙权,与张昭一起稳定江东局势。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命孙权送人质入朝,周瑜坚决反对,建议孙权确立割据江东的战略方针。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兵南下,周瑜力主抗曹,以火攻之计大败曹军于赤壁,强化了孙吴政权在东吴的割据地位,从而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取得南郡之战的胜利,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夺取益州、消灭张鲁、结盟马超,进而消灭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得到孙权肯定。在启程准备这一计划时,周瑜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