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能否说明非金属性硫大于碳大于硅?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当稀硫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时,会产生一种叫做二氧化硫的气体。当这种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时,会产生白色沉淀,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在硅酸钠溶液中可以反应形成硅硫酸钠,也就是所谓的硅硫酸钠沉淀。碳、硅和硫都是非金属元素,在这个反应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硫的原子序数比碳和硅大。你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得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周期表,硫的原子序数比碳小,比硅大。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1-10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能否说明非金属性硫大于碳大于硅?
当稀硫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时,会产生一种叫做二氧化硫的气体。当这种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时,会产生白色沉淀,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在硅酸钠溶液中可以反应形成硅硫酸钠,也就是所谓的硅硫酸钠沉淀。碳、硅和硫都是非金属元素,在这个反应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硫的原子序数比碳和硅大。你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得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周期表,硫的原子序数比碳小,比硅大。
12.杂环化合物吡啶和吡咯的结构与苯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吡啶和吡咯都是极性分子B.吡啶和吡咯中C、N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C.吡啶和吡咯中N的孤电子对所处轨道类型相同D.吡咯分子中N比吡啶分子中N更易结合H+
结合你提供的信息,我可以确定答案为D。吡啶(pyridine)和吡咯(pyrrole)是杂环化合物,其中包含一个五元环。这两种化合物都是极性分子,其中C、N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在这两种化合物中,N的孤电子对都位于p轨道,这是因为N的原子性质使它的p轨道更容易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然而,吡咯分子中N比吡啶分子中N更易结合H+。这是因为吡咯分子中N原子比吡啶分子中N原子更具正电性,因此它更容易结合H+
13.利用废Pd催化剂(主要成分Pd、α-A1O。和活性炭,含少量Fe、Cu等元素)回收海绵钯(Pd)和副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空气 盐酸 H:O: 盐酸 过量水合册废钿溶液_→ 浸出液催化剂 灼烧 酸浸 (含[PdCLJF) 离子交换 洗脱(含[PdCLP)还原 海绵钯1205 a-A1:O; 流出液(含Fe"、Cu^)Fe(OH); 调pH CuCh:溶液……→CuCh已知:①Pd在800℃转化为惰性PdO;2水合耕(NH·H.O)为二元弱碱;3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工作原理:R-C1+M——R-M+CI、R-Na+N—R-N+Na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灼烧”和“酸浸”过程中温度均不宜过高B.“离子交换”和“洗脱”过程为提高效率,应尽量提高液体流速及溶液浓度C.“还原”过程的离子反应:2[PdCl]—+N.H·H.O=N+2Pd+8Cl+4H +H.OD.“调pH”可选用氨水、CuO、Cu(OH),等试剂
C.“还原”过程的离子反应:2[PdCl]—+N.H·H.O=N+2Pd+8Cl+4H +H.O
15.常温下,将0.05 mol BaSO,粉末置于盛有11蒸馏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Na:CO。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并充分搅拌,加入Na。CO。固体的过程中,溶液中各离子 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1g2=0.3;lg2.5=0.4;lg5=0.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c(Ba'+)的曲线是MN -lgc(SO;)或B.P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Ba+)>c(CO)> -lgc(Ba'-)/络传.3 Nc(SO”) 亚5.0 MC.常温下BaSO,(s)+CO (aq)=—BaCO。(s)+ P 4.7 PSO (aq)的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2D.若使0.05 mol BaSO,全部转化为BaCO,至少 加入1.25 mol NaCO 3.3 3.6-lgc(COF)
C.常温下BaSO,(s)+CO (aq)=—BaCO。(s)+ P 4.7 PSO (aq)的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2
C.常温下BaSO,(s)+CO (aq)=—BaCO。(s)+ P 4.7 PSO (aq)的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2
D.若用丙烯代替乙烯,在制备过程中会有手性分子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