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对中国人过圣诞节有什么看法?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1、中国人能宽容、大度地接受一切新事物。
——改革开放后,引进一些外国的东西,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这些新事物,立即被敏感的年轻人接受并逐渐流行。开始,大家有些不可思议,认为是"崇佯媚外"。
随着改革开放步子加快,国际的交流程度加深,外国人在中国的数量增多。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看法逐渐淡化了,人们逐渐理性地,宽容大度地对待这些"洋节"并参与年轻人的活动。
2、与中国人快节奏工作,需要放松身心的需求分不开的。
——圣诞节时值年底, 高度紧张,辛劳劳碌一年,同事朋友,老板员工。也借此机会聚会一番:吃团圆饭、K歌、蹦迪。借此表达"感恩"之情,祝福来年合作愉快,吉祥好运。同时也彻底放松紧张了一年的疲惫心身。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12-27
您对中国人过圣诞节有什么看法?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1、中国人能宽容、大度地接受一切新事物。
——改革开放后,引进一些外国的东西,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这些新事物,立即被敏感的年轻人接受并逐渐流行。开始,大家有些不可思议,认为是“崇佯媚外”。
随着改革开放步子加快,国际的交流程度加深,外国人在中国的数量增多。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看法逐渐淡化了,人们逐渐理性地,宽容大度地对待这些“洋节”并参与年轻人的活动。
2、与中国人快节奏工作,需要放松身心的需求分不开的。
——圣诞节时值年底,高度紧张,辛劳劳碌一年,同事朋友,老板员工。也借此机会聚会一番:吃团圆饭、K歌、蹦迪。借此表达“感恩”之情,祝福来年合作愉快,吉祥好运。同时也彻底放松紧张了一年的疲惫心身。
近十年来,每逢年底,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圣诞,这个中国人曾经陌生的只在电影中看到的节日,成了中国人重视程度很高的一个节日。
某种程度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对鞭炮的限制,以及休假旅游的增多,圣诞几乎跟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平起平坐了。
说起圣诞,眼下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平安夜、圣诞夜、狂欢夜,知道圣诞纪念的是耶稣的诞辰,知道有圣诞老人。他们知道应该弄棵树,挂上漂亮的彩灯、礼品包,知道那只袜子。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星期,许多的年轻人三五成群结伴到酒店、酒吧甚至教堂参加圣诞庆祝活动,甚至不少年轻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也参与其间,体验异域文化带来的不同概念的享乐。
首先,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由于大部分中国人不信奉基督教,所以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节日的真正含义。
如今,许多中国人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和感恩节等。然而,他们在欢度这些节日的同时,却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这表明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正在逐渐减弱。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西方节日的热闹和娱乐性就盲目追求,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不仅会导致我们失去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能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空虚和肤浅。
我们必须认识到,庆祝西方节日并非坏事,但前提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传统节日保持同样的热爱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和独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
# 中国人在接受西方文化时的无意识
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时是无意识的。这是因为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保护自身文化的必要性,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节日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并没有好坏之分。然而,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更不能让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庆祝洋节。像母亲节、父亲节这些情感类节日,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庆祝。但有些节日,例如复活节、万圣节等,实际上是西方的宗教节日。我们不应该在不了解某些西方节日的意义的情况下盲目地庆祝这些洋节。
我不过圣诞节,更喜欢中国春节、清明、端午等节日,但我不反对年轻人过圣诞节!
自信大度,包容并蓄正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胡服骑射换来了国家强盛。北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唐朝的开放与大度,更引人注目。唐朝京城,老外扎堆,身处长安,疑在异域,接受域外文明,享受外来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造就了大唐的无比繁荣。明清以来,闭关锁国,中华文明日渐萎靡。改革开放,与世界对话,中华文明展现出来的活力却璀璨耀目。
**圣诞节在中国**
圣诞节到了,中国也有了中国的味道。很少有人去探究它的本意,年轻人只把它当做一场狂欢。中华文化对域外文化的涤荡能力,天下无敌。
同时,中国的春节、中国文字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胸怀,又在迎接一个属于中国的盛世!
有好有坏。
好的地方在于,这证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与国际接轨。同时,这也将国外的节日风俗引入了中国,使中国的一些风俗流传到了国外,实现了两者的共同发展。
然而,不好的地方在于,有些人过于崇尚外国文化,更喜欢过国外的节日,从而忽略了中国自身的传统节日。这导致了中国的传统被遗弃和丢失。因此,我们在发扬国外节日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家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