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试压一般规定
展开全部
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得超过
0.
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得超过
0.
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压力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试验应以液体为试验介质。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时,也可采用气体为试验介质,但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脆性材料严禁使用气体进行压力试验。
2)当现场条件不允许使用液体或气体进行压力试验时,经建设单位同意,可同时采用下列方法代替:
A、所有焊缝(包括附着件上的焊缝),用液体渗透法或磁粉法进行检验;
B、对接焊缝用100%射线照相进行检验。
3)当进行压力试验时,应划定禁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4)压力试验完毕,不得在管道上进行修补。
5)建设单位应参加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应和施工单位一同按规范规定填写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
一、压力管道安装资质许可
压力管道安装资质许可证办理条件包括:1、注册资金的要求,企业注册资质200万元以上。2、企业人员的要求,企业全职员工人数在60人以上。国家质检总局负责GA类含长输(油气)管道带压封堵、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甲级)、GCl级和GDl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的受理、审批、发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其他级别的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的受理、审批、发证。
二、验收竣工的工程满足哪些条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
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内容;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3、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件、设备试验报告;
4、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5、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建设工程经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此外,根据法律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法》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检验方法: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得超过
0.
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得超过
0.
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压力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试验应以液体为试验介质。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时,也可采用气体为试验介质,但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脆性材料严禁使用气体进行压力试验。
2)当现场条件不允许使用液体或气体进行压力试验时,经建设单位同意,可同时采用下列方法代替:
A、所有焊缝(包括附着件上的焊缝),用液体渗透法或磁粉法进行检验;
B、对接焊缝用100%射线照相进行检验。
3)当进行压力试验时,应划定禁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4)压力试验完毕,不得在管道上进行修补。
5)建设单位应参加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应和施工单位一同按规范规定填写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
一、压力管道安装资质许可
压力管道安装资质许可证办理条件包括:1、注册资金的要求,企业注册资质200万元以上。2、企业人员的要求,企业全职员工人数在60人以上。国家质检总局负责GA类含长输(油气)管道带压封堵、管道现场防腐蚀作业(甲级)、GCl级和GDl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的受理、审批、发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其他级别的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的受理、审批、发证。
二、验收竣工的工程满足哪些条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
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内容;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3、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件、设备试验报告;
4、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5、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建设工程经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此外,根据法律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法》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