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的时候,怎么做到不逃避问题?

1个回答
心理咨询师子鑫
高能答主

2023-04-17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朋友,你好。

关于你提的问题,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当然,由于了解的情况不多,可能一些观点和看法未必适合,还请斟酌。

从你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有两个可能需要探讨的问题

以下就这两个问题,逐一进行以下探讨。

一、如何友好的拒绝?

我们可以从认知三角理论来探讨一下。

认知三角是指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之间互相影响的过程,其中,认知是三角中的最重要的一角,但又是隐藏最深,我们常常意识不到的,情绪和行为是很容看到、觉察到的。认知三角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另外两者的变化,特别是认知的变化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最大。

从认知三角理论来看,我们很难拒绝别人这个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认知决定的,那么,什么样认知会导致这样的行为呢?从描述中我们看到,题主是否有这样的认知:

别人向我求助,我应该帮助,如果不帮助,我们的关系就很可能变得糟糕,别人就不会喜欢我了(自己就会不高兴)。

如果有这样的认知的话,在面对别人求助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由于担心不帮助的后果(别人不喜欢或者自己很内疚)而盲目的答应别人的求助。

那么这种认知一定是正确的吗?

可以想一下,假如一件事,自己拒绝了帮助,别人一定会不喜欢自己吗?或者就算自己答应了,但因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了,把事情帮砸了,别人是不是反倒会有更不好的印象呢,自己是不是感觉更不好了呢?

如果我们能稍微调整一下我们的认知:别人向我求助,如果我能办到的话,我就帮忙,这样我挺高兴的,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不要耽误别人,免得事情做不好,自己和别人都不高兴。

你看,如果我们能从帮忙的后果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就会不那么勉强和纠结了。

拒绝有的时候确实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特别是面对自己很熟、很亲的人,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技巧,可能有的时候的确会伤人。这个时候,如何沟通就显得很重要。

根据沟通中对三个因素考虑的程度不同,沟通模式可以分为五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其中前四种沟通模式都是有缺陷的沟通模式,一致性的沟通模式是良好的沟通模式。

什么是一致性沟通呢?一致性沟通模式是一种充分考虑了自我、他人、情境下的一种沟通模式,是一种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同时在充分意识到当前情境的角度上,对问题做出反应。具有一致性沟通的人,是一个有高度自我价值感的人,内心和谐、平和,有爱心,接纳自己与他人。

当我们拒绝他人的时候,可以采用一致性的沟通方式来进行交流。

自我:我愿意帮助别人,会让我有种被需要感,但我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
他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并且希望落实而不是没有结果的帮助。
情境:考虑到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助(包括时间、金钱等等资源),考虑到求助者是否真的需要帮助或者帮助的急迫性等。

在具体沟通时,我们可以考虑这样表达:
你能让我来帮助你,我挺高兴的,不过我考虑了一下,我可能帮不上忙,目前我暂时还没有能力(时间、金钱或者其他资源),要是我答应了又不到,那耽误了你的事,那更对不起你了,实在抱歉啊。

我相应,绝大部分人都会理解你的,假如有人不理解,对你有所怨恨,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我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你不高兴是你的事。同时,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是否真有交往的价值?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比如别人帮过自己,现在别人需要帮助等等,这个是比较特别的情况,从题主的描述来看,应该主要指的不是这种情况。

二、当承诺无法做到的时候,如何不逃避,而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仍然可以用认知三角理论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会逃避?

自己逃避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认知呢?仔细想想,是不是有这样一种认知:

答应的就一定要做到,没做到太丢脸了,别人一定会特别生气。

那么这样的认知一定是正确的吗?

我想,对于求助的人来讲,如果提供帮助的人如果没能做好,我相信绝大多数求助者也会理解他们,并且感谢他们的善意,并不会有所谓的特别的生气。而这个认知,常常是我们自己强加给我们的。

你看,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知,在大多数的时候,其实并不会有什么自己认为的所谓的严重后果,其实也没必要逃避,你说是吗?

当然,也许确实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会出现抱怨帮助者的话,但只要我们认真面对,和求助者按照一致性沟通的模式和对方进行沟通,我想一般情况下,对方也会理解和尊重我们的。

总结一下,我们建议采取的方法: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求助者认真沟通,充分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歉意。

三、问题的背后: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之所以会出现:在别人求助前不善于拒绝,在未完成承诺,逃避问题。也许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体现出一种相对偏执的认知,让我们的行为经常出现讨好等失当的行为。这种不安全感,可能来自于我们内心更深处的核心信念:我们不够优秀,我们不那么值得被爱,别人爱我,是因为需要我,如果他们不需要我,我就不值得被爱。

那么,怎么办呢?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哪些长处,有哪些短处,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知道自己的局限性,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