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问答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亲亲,很高兴为你解答哦,这个数学证明的逻辑有问题。在这个证明中,每一次将10分乘以10分、或者将1角乘以1角、或者将0.1元乘以0.1元,都违背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法则,即“乘法分配律”。因此,这个证明是错误的。实际上,1元绝对不等于1分。这是因为,钱的价值是由人们对其认可的信任度决定的。也就是说,货币本身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它的价值来源于人们的需求和信任。因此,如果大家都认为1元等于1分,那么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经济混乱等问题,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要牢记数学证明需要遵循基本的逻辑法则和数学运算法则,不能将错误证明误导我们的思维。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价值,避免被虚假的数学证明所迷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6-07
逻辑学问答
为什么错误
亲亲,很高兴为你解答哦,这个数学证明的逻辑有问题。在这个证明中,每一次将10分乘以10分、或者将1角乘以1角、或者将0.1元乘以0.1元,都违背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法则,即“乘法分配律”。因此,这个证明是错误的。实际上,1元绝对不等于1分。这是因为,钱的价值是由人们对其认可的信任度决定的。也就是说,货币本身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它的价值来源于人们的需求和信任。因此,如果大家都认为1元等于1分,那么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经济混乱等问题,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要牢记数学证明需要遵循基本的逻辑法则和数学运算法则,不能将错误证明误导我们的思维。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价值,避免被虚假的数学证明所迷惑。
给出推理过程
亲亲,很高兴为你解答哦,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列出以下信息:要邀请两位音乐家参加演出。赵和李两位中至少有一位要参加演出。如果李参加演出,那么张也要参加演出。如果钱参加演出,那么孙也要参加演出。如果钱不参加演出,那么赵也不参加演出。孙在音乐会举办期间要出国巡演。我们可以先考虑最后一条消息,因为孙要出国巡演,所以他不可能参加演出,因此我们可以将孙从候选人名单中删除。接下来,我们考虑第5条消息,如果钱不参加演出,那么赵也不参加演出。也就是说,赵和钱两位音乐家不能同时参加演出。因此,我们可以将赵和钱分别列为两种情况进行考虑。情况1:赵参加演出如果赵参加演出,那么根据第2条消息,李也要参加演出。因此,我们可以将赵和李固定为参加演出的两位音乐家,这样就满足了第2条和第5条消息。由于此时已经选定了两位音乐家,因此其他三位音乐家的选择与否不再影响结果。情况2:钱参加演出如果钱参加演出,那么根据第4条消息,孙也要参加演出。而根据第3条消息,如果李参加演出,那么张也要参加演出。因此,我们可以将钱和孙或者李和张固定为参加演出的两位音乐家。这样,我们就满足了第3条、第4条和第5条消息。综上所述,最终被邀请参加演出的两位音乐家为:赵和李,或者钱和孙(或李和张)。
上述推理是无效的。推理的结论是“如果学生喜欢逻辑学,那么数学并不容易学”,而推理的前提有两个:“逻辑学难学,没有学生喜欢它”“如果数学容易学,那么逻辑学不难学”然而,这两个前提并没有提供关于学生是否喜欢数学的信息。因此,不能从上述推理中得出学生是否喜欢数学的结论。此外,第二个前提本身也有问题。数学容易学并不意味着逻辑学一定难学;逻辑学和数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自的难易程度不一定有关系。因此,上述推理的结论是无效的。
可以用推理符号写出过程吗
这种推理被称为陈述式逻辑或命题逻辑。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句子和逻辑关系,以判断推理是否有效。设 P 表示逻辑学难学,Q 表示学生喜欢逻辑学,R 表示数学容易学。根据题目,我们有以下信息:P ∨ ¬QR → ¬PQ → ¬P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结论是否成立。结论是“如果学生喜欢逻辑学,那么数学并不容易学”,可以表示为 Q → ¬R。我们将其与已知信息对比:如果数学容易学,那么逻辑学不难学。可以表示为 R → ¬P。因此,如果学生喜欢逻辑学,则必须有 ¬Q → ¬P。我们可以使用证明法来判断结论是否成立。我们首先假设 Q 为真,然后根据 ¬Q → ¬P 得出 ¬P 为真。然后再根据 R → ¬P 得出 R 为假。因此,Q → ¬R 为真。然后,假设 Q 为假,我们可以根据 P ∨ ¬Q 得出 P 为真。因此, ¬P 为假。根据 R → ¬P 得出 R 为真。因此,Q → ¬R 为真。由此可见,根据已知信息,结论成立。因此,该推理是有效的。使用符号表示推理过程如下:P ∨ ¬QR → ¬PQ → ¬P¬Q → ¬P premise with conditional transpositionR → ¬P premiseQ assumption for conditional proof¬Q → ¬P from premise¬P modus ponens from Q and ¬Q → ¬P R → ¬P from premise¬R modus tollens from R and ¬PQ → ¬R conditional proof from assumption Q and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