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其次,如何在传统中求变,也是当代篆刻在新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方向选择题。
“印宗秦汉”的说法早在元代就有人提出,这种提法意在匡正当时萎靡盘曲和雕饰的印章风气,而秦汉印风朴拙自然,的确是纠偏当时印风的良剂。秦汉印章艺术的确是中国篆刻史上伟大的高峰时期,秦汉印风对中国篆刻发展一直以来都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不容置疑。
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历史上篆刻艺术的复兴并非秦汉印风简单的重复和复制,而是熔铸当时时代之风的一次创变和发展。
当代篆刻也在主张向秦汉印章取法,但目前大部分篆刻家仍然只在形式上下功夫,或取工稳巧致的先秦古玺一派,或取比较恣意的魏晋一派,或者取更偏门的一路,总之,只在形似上追求接近,而不在实质上寻求深入。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12-29
书法篆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存在的问题
目前,篆刻发展和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片面追求雕琢技术方面的表现,过度炫技,忽略篆刻审美的深层次发掘和开拓。 2. 对篆刻艺术传统把握不深刻,取法单调,对流派印重视不够。 3. 从总体上说,从事篆刻艺术的作者学识和学养有待提高。
解决办法
首先,当代篆刻的发展和创新必须基于前代印人们创立的传统基础之上。只有真正领会并理解篆刻艺术传统发展的源流之变,篆刻艺术的发展才会有所依凭,有所突破和创新。 众所周知,篆刻艺术肇始于商代,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而后,经历六朝和唐宋逐步衰落。宋代文人画兴起后,诗书画与印结合紧密,印章作为书画作品的鉴藏印和款识印,与书画作品相得益彰,发挥其审美功用。但历来研究者并不看好隋唐以来的印风,自元代以来印学有识之士一直主张“印宗秦汉”,作为不二法门。 明万历年间兴盛而起的流派印可谓秦汉印风的一次振兴,清代浙派篆刻在取法上另辟蹊径,达到时代高峰。而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诸家在清末民初的篆刻创作中重“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的创作诉求,他们的篆刻艺术均达到很高造诣,也能标领时代潮流。
其次,如何在传统中求变,是当代篆刻在新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方向选择题。 “印宗秦汉”的说法早在元代就有人提出,这种提法意在匡正当时萎靡盘曲和雕饰的印章风气,而秦汉印风朴拙自然,的确是纠偏当时印风的良剂。秦汉印章艺术的确是中国篆刻史上伟大的高峰时期,秦汉印风对中国篆刻发展一直以来都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不容置疑。 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历史上篆刻艺术的复兴并非秦汉印风简单的重复和复制,而是熔铸当时时代之风的一次创变和发展。 当代篆刻也在主张向秦汉印章取法,但目前大部分篆刻家仍然只在形式上下功夫,或取工稳巧致的先秦古玺一派,或取比较恣意的魏晋一派,或者取更偏门的一路,总之,只在形似上追求接近,而不在实质上寻求深入。
再次,需要认真总结和认识明清流派篆刻的成败得失。当代的篆刻家们往往对明清流派印持有不屑一顾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印宗秦汉”的提倡推动了明代万历年间篆刻艺术的复兴。之后,清代浙派在取法上另辟蹊径,再次推动篆刻艺术达到时代高峰。古人对中国篆刻的技术要求讲得很少,但他们强调行刀如用笔,即篆刻刀法如同书写的笔法,追求自然表现。至于如何运用笔法和刀法,全在篆刻家的悟性。因此,技术的追求和表现是个体篆刻家的心性表现,传统艺术尤其强调:经过作者内心提炼的技术才是艺术作品所需的技术,否则,艺术只是肤浅的雕琢。
最后, 我们要看到,篆刻家的文化素养问题,是阻碍当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主要壁垒之一。 篆刻家们,作为篆刻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是艺术家心性的表现。然而,当代篆刻家们显然并没有做好承担这一责任的充分准备。 一方面,由于考试和选拔机制的问题,当代从事造型艺术的艺术家们人文素养普遍缺失;另一方面,艺术家个人在积极提高文化素质、自我修养方面所付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篆刻家的人文修养和学识,决定了其对艺术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若篆刻家文化素养和学识整体性欠缺,篆刻艺术就根本无法发展和创新了。
对于书法篆刻的创新点和创新特色有什么
好的好的,等我一下,去帮您找一下
**创新点,创新特色** 1. **一、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创新**。 * 前提:自己必须充分地了解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 2. **二、在传统篆刻中提取优点**。 * 摒弃缺点 * 融入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时代元素。 * 前提:也需要篆刻者对于书法知识与篆刻艺术有明显的了解(以此为基础)。
前提以文化素养与文化底蕴作为篆刻艺术的基础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