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 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 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 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 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 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 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 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 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 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 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 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 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 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 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0-25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 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 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 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 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 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 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 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 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 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 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 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 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 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 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译文:承您昨天来信对我进行指教。我私下认为咱俩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 了,可是在讨论一些问题上咱们却经常有分歧,这是因为彼此对事情有 不同的主张和办法的缘故。我虽然老想在您耳边经常劝说您,但我知道 您一定不会谅解我,所以上次只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件件地 替自己辩护。但又考虑到您对我是那样的重视、厚待,因此在书信往来 上是不应该粗率简略的,所以我要在信上详细地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 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吧。有学问的人所争论的问题,都注重名和实是否相副,如果名和实都 已辨别明白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用来教导我的,是 认为我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追求钱财、与民争利, 拒绝接受意见,因此受到天下人的怨恨和攻击。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 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人员去执行,不能 算侵犯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为国家办好事除弊病,不能说是 惹事生非;为国家管理财政,不能算是追求财利;斥责错误言论,批驳巧 言献媚的人,决不是拒绝接受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是我本 来就料到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关心 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好事。皇帝要改变这种风气,而我不 去估量反对人的多少,尽一切努力来帮助皇帝抵制他们,这样,那些人怎 么会不大吵大闹呢?商朝的君主盘庚迁移首都的时候,不仅朝廷里当官 的反对,连老百姓都抱怨。盘庚却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而改变原来的 计划;这是因为事先考虑到行动是对的,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可以改悔 的必要。如果您认为我做宰相很久却没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给老百姓 们带来恩惠,用这些来责备我,那么我知道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让我一 切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那却是我不愿意的。没有机会见面,非常想见到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