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述肝功能不全时对机体物质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亲爱的用户,以下是关于肝功能不全时对机体物质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的详细信息:
肝功能不全对机体物质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维生素等。这些变化可以通过血液中血浆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含量的变化反映出来。
蛋白质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浆蛋白的含量改变。血浆蛋白主要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微量的酶及酶原(如凝血酶原)等。正常人血浆蛋白总量为6-7.5克%,其中白蛋白3.8-4.8克%,球蛋白(α1、α2、β、γ)2-3克%,纤维蛋白原0.2-0.4克%,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为1.5-2.5。
1. 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损害时,血浆白蛋白降低。肝脏每天合成白蛋白约12-18克,半衰期约为13.5天,因此急性肝炎在短期内,血浆白蛋白改变不明显。肝细胞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害(急性或慢性),如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白蛋白才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减少(低于2.0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产生腹水或全身性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凝血物质减少: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均在肝细胞内合成。肝细胞严重损害,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Ⅸ、Ⅹ)生成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是肝病患者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
3. 球蛋白增多,主要是γ-球蛋白增多。γ球蛋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肝脏疾患时,由于抗原的剌激,γ-球蛋白产生增多。β-球蛋白是由肝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合成的,其主要成分是β-脂蛋白。肝脏疾患时,β-球蛋白常常也是增多,特别是在胆汁淤滞时,如阻塞性黄疸患者,血中β-球蛋白明显升高,这可能与脂类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肝脏疾患时,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增多。因此,虽然血浆总蛋白可以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降低,可以小于1.5-1,甚至倒置(即球蛋白多于白蛋白)。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15
问答题试述肝功能不全时对机体物质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肝功能不全时对机体物质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维生素等。而且能反映在血液内血浆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含量的变化。
(一)蛋白质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浆蛋白的含量改变。血浆蛋白主要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微量的酶及酶原(如凝血酶原)等。正常人血浆蛋白总量为6-7.5克%,其中白蛋白3.8-4.8克%,球蛋白(α1、α2、β、γ)2-3克%,纤维蛋白原0.2-0.4克%,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为1.5-2.5。
1. 血浆白蛋白减少
血浆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损害时,血浆白蛋白降低。肝脏每天合成白蛋白约12-18克,半衰期约为13.5天,因此急性肝炎在短期内,血浆白蛋白改变不明显。肝细胞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害(急性或慢性),如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白蛋白才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减少(低于2.0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产生腹水或全身性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凝血物质减少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均在肝细胞内合成。肝细胞严重损害,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Ⅸ、Ⅹ)生成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是肝病患者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
3. 球蛋白增多,主要是γ-球蛋白增多。γ球蛋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肝脏疾患时,由于抗原的剌激,γ-球蛋白产生增多。β-球蛋白是由肝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合成的,其主要成分是β-脂蛋白。肝脏疾患时,β-球蛋白常常也是增多,特别是在胆汁淤滞时,如阻塞性黄疸患者,血中β-球蛋白明显升高,这可能与脂类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肝脏疾患时,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增多。因此,虽然血浆总蛋白可以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降低,可以小于1.5-1,甚至倒置(即球蛋白多于白蛋白)。
亲,
(二)血浆胆固醇含量变化
人体内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动物性食物,二是在体内合成。肝脏、小肠粘膜、皮肤合成胆固醇的能力很强。血浆胆固醇大部分来自肝脏,一部分来自食物,肝外组织合成的胆固醇一般很少进入血液。
肝细胞分泌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在血浆中将卵磷脂分子中β位置上的不饱和脂酰基转移至游离胆固醇的分子上,生成胆固醇脂,肝脏本身也能将游离胆固醇转变为胆固醇脂。因此,血浆中胆固醇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游离胆固醇(占20-40%),二是胆固醇脂(占60-80%)。
正常血浆胆固醇总量为150-250毫克%。胆固醇一部分由肝桩经胆道系统直接排入肠内,绝大部分(约占80%)在肝内先转变为胆酸和脱氧胆酸,以胆盐的形式经胆道系统排入肠内,。肝功能不全时,胆固醇的形成、酯化、排泄发生障碍,引起血浆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1.单纯胆道阻塞,胆固醇排出受阻,血浆胆固醇总量明显增高,而胆固醇酯占胆固醇总量的百分比正常。
2.肝细胞受损害,胆固醇酯生成减少,血浆胆固醇酯含量减少,在胆固醇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降低,血浆胆固醇总量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
3.肝细胞受损害同时伴有胆道阻塞(如黄疸型肝炎伴有小胆管阻塞),血浆胆固醇总量可以增高,但胆固醇酯在胆固醇总量中的百分比降低。
(三)血糖的变化
肝脏在糖代谢中具有合成、贮藏及分解糖原的作用,使肝糖原与血糖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维持血糖浓度在一定水平。正常血糖含量为80-120毫克%。一般地说,轻度肝脏损害往往很少出现糖平衡紊乱。当肝细胞发生弥漫性的严重损害时,由于肝糖原合成障碍及贮存减少,表现为空腹时血糖降低。当血糖低于60-70毫克%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此时病人感到软弱、疲乏、头晕。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葡萄糖的氧化,而脑糖原的贮存量极少,主要依靠血液供给葡萄糖。当血糖急剧降低至40毫克%时,由于脑的能量供应不足,发生低血糖性昏迷。低血糖性昏迷常见于急性坏死、肝硬化及肝癌的晚期。由于肝细胞损害,不能及时地把摄入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食多量糖后,可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血糖升高。
可以简述吗
肝功能不全对机体物质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肝脏是物质代谢的中心,在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肝功能不全时,往往会出现低血糖、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低磷血症等症状。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当肝细胞生物转化功能受损时,来自消化道的毒性分解产物(如氨、胺类等)在体内蓄积,可能引发脑病。当星状细胞受损时,可能会发生内毒素血症与继发性感染等情况。
肝脏具有分泌与排泄功能,当肝功能障碍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胆红素在血中积聚,引发黄疸。
肝脏与凝血和抗凝血物质的生成和清除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凝血活动与纤溶活动之间相互保持着动态平衡,而肝脏在这一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多种严重肝病均伴有凝血和/或纤维蛋白溶解异常,而易出现出血倾向或出血。
此外,肝脏对肾脏功能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肝脏的结构紊乱与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导致球-管失衡,进而发生肝性腹水或肝性肾功能不全。
综上所述,肝功能不全可导致物质代谢障碍、肝性脑病、肝性腹水、肝性肾功能不全、肝细胞性黄疸及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即所谓的“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