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您好,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8-23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您好,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
请分析各个朝代的民族关系然后进行系统的总结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一. 中国古代民族合的阶段及特征1. 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中原战乱,诸侯争霸,华夏族内部及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华夏族(汉族)的形成。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由于少数民族的大批内迁,形成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各民族间的共同斗争及政治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主要特征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加快。3.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此时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政权强盛,各少数民族为推进自身的发展,纷纷学习汉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使汉化进程加快。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此时期民族融合的特征是:民族政权对峙和少数民族汉化。
二. 民族融合的途径1. 生产斗争促进融合:如三国时,山越族同汉族共同开发江南。2. 阶级斗争促进融合:如西晋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共同反抗西晋的暴政。3. 社会改革促进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采取的汉化政策。4. 和亲及册封促进融合:如两汉时的和亲政策,唐代的册封政策等。5. 国家统一促进融合:如隋唐时,少数民族纷纷来中原学习,元代回族的形成等。 三. 中国古代历代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1. 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唐朝设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明朝设奴尔干都司;清朝设立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2. 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秦朝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移民置县,修筑长城;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后,重设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清代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3. 对西南地区的管辖:西汉武帝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设立郡县;唐玄宗时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确立册封制度并设驻藏大臣。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明永乐年间开始改变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的制度,改由中央派遣流官直接统治,史称“改土归流”;
民族融合途径不用具体说 关于各个朝代的民族关系说的不够透彻 要多分析点 比如可以从民族政策分析民族关系 国家分裂与统一
1、政权之间的和好及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中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好,促进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无论在大一统时期还是在封建国家的分裂割据时期,都存在着民族间的友好往来,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2、战争: 频繁的战争在客观上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彼此攻战,在攻战中,各族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向着民族融合发展。3、民族迁徙:如魏晋以后,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等等,各民族相互杂居、通婚,差异逐渐消失,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如北魏、 辽、西夏、金等政权的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学习了先进的汉文化,利用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其中最突出的是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注:民族融合是指不同的民族之间通过长期的交流、学习,渐渐地融为一体(民族特征不再明显、民族差别逐步
老师我看了你的 关于各个朝代的民族关系可以加一些具体例子补充 史论结合更好 描述的时候可以说是和谐还是对立还是紧张啊
此时中原战乱,诸侯争霸,华夏族内部及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华夏族(汉族)的形成。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改拓跋氏为元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北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