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演化的基础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任何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地理环境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产生的内在物质基础。考察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对中华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和了解。 一、地形、地貌和近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走向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递降,呈现出三大阶梯式的地形地貌。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都超过海拔7 000米,号称世界屋脊,著名的亚洲大河——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都发源于此。在青藏高原以北.以东和东南一带,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坚木盆地,惟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相间分市,地形极其复杂,海拔高度下降到2 000—1 000米以下,形成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以东,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以及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平均海拔高度低于500米,其中仅少数山峰高达3000米以上,是为第三阶梯。海拔低于200米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江南红土层丘陵盆地,都分布在这一区域。 落差如此显著的三大阶梯.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决定了中国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就干湿度而言,中国大陆以距海远近形成了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半干旱到干旱逐渐递变的明显趋势。东部低阶梯湿润多雨,中部第二阶梯除云贵高原以外,一般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特别是西北内陆,由于远距海洋数千里之遥,加上关山阻隔,东方从太平洋,南方由印度洋吹来的湿暖季风鞭长莫及,因此成为中国最干旱的地区。而青藏高原,则以高寒为基本气候特点,这种气候大势,斜向把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出现了东南以农耕为主,西北以畜牧为主的人文地理景观。就冷暖度而言,中国大陆由南而北,以山川河流为天然分界,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的渐次递变。;大体上说,台南、琼西及滇南河谷一线以南为热带;自此以北至秦岭、淮河及白龙江一线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至秦汉长城以南为暖温带;秦汉长城以北,以西为中温带;大兴安岭北端.黑龙江—线为寒温带。这是当代南北气候的基本情况-同世界上其他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一样,人类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气候环境,也随时都在运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18
从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演化的基础
退钱吧
五分钟太慢
快点
好可耐
好了没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任何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地理环境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产生的内在物质基础。考察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对中华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和了解。 一、地形、地貌和近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走向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递降,呈现出三大阶梯式的地形地貌。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都超过海拔7 000米,号称世界屋脊,著名的亚洲大河——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都发源于此。在青藏高原以北.以东和东南一带,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坚木盆地,惟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相间分市,地形极其复杂,海拔高度下降到2 000—1 000米以下,形成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以东,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以及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平均海拔高度低于500米,其中仅少数山峰高达3000米以上,是为第三阶梯。海拔低于200米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江南红土层丘陵盆地,都分布在这一区域。 落差如此显著的三大阶梯.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决定了中国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就干湿度而言,中国大陆以距海远近形成了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半干旱到干旱逐渐递变的明显趋势。东部低阶梯湿润多雨,中部第二阶梯除云贵高原以外,一般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特别是西北内陆,由于远距海洋数千里之遥,加上关山阻隔,东方从太平洋,南方由印度洋吹来的湿暖季风鞭长莫及,因此成为中国最干旱的地区。而青藏高原,则以高寒为基本气候特点,这种气候大势,斜向把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出现了东南以农耕为主,西北以畜牧为主的人文地理景观。就冷暖度而言,中国大陆由南而北,以山川河流为天然分界,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的渐次递变。;大体上说,台南、琼西及滇南河谷一线以南为热带;自此以北至秦岭、淮河及白龙江一线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至秦汉长城以南为暖温带;秦汉长城以北,以西为中温带;大兴安岭北端.黑龙江—线为寒温带。这是当代南北气候的基本情况-同世界上其他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一样,人类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气候环境,也随时都在运动
二、地理.气候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地理,气候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并且依以创造文化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于不同文化类型的生成及其发展趋向,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所以,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的活动结果也会不一致,因此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中国大陆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国土范围内部,客观上存在着纵横交织、特征各异的自然地理区域。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降雨量由东南至西北依次递减,而地势则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增高,因此出现了东南低平而温润.西北高亢而凉干的地理、气候差异
经济上对土地的过分依赖,一方面限制了中国古人的视野,从而影响了对外的扩展与开放;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中华民族对乡上的无限眷恋和对故国的深切情怀,从而产生了蕴藏在中华民族内部的巨大的凝聚力。
1.私有制的建立,特别是封建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自然经济,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实在封建社会发展壮大起来的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