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赏析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 许多美术史家查阅《雅典学院》的草图
## 有人认为他的原型就是米开朗琪罗
- 因为拉斐尔在佛罗伦萨就已经见过米开朗琪罗,并且把他的形象画到自己的作品中
## 《雅典学院》中很多人物都有拉斐尔同时代名人的影子
- 比如柏拉图的头像就是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画的
- 拉斐尔这样做,反映了他对两位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大师的崇敬心情
## 走入画中的拉斐尔按照当时流行的方式
- 把一些当代人也画进了这幅历史题材的画作中
## 其中,欧几里德的面貌以建筑家布拉曼特为原型
- 在画面最右端有一位头戴白帽的人,他是拉斐尔的好友、著名画家索多马
- 站在波斯先知,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身边的是一个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只露出了半个脑袋,他就是画家拉斐尔本人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18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赏析
?
**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三杰**
在文明世界中,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在这三位大师中,拉斐尔是最年轻的。他的父亲是二级宫廷画师,因此拉斐尔从小就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跟随父亲学习绘画。
尽管拉斐尔在37岁时便离世,但他的创作非常勤奋,为我们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
拉斐尔名作《雅典学院》被称为“文艺复兴第一画”的。在这幅画中,他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放置于中心,以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构架起古典世界的中心,把古典与现代联系在了一起,再次定义了“永恒之城”,定义了有贤者所在的理想国应该是怎样的情形。
**“哲学家们的辩论”题材作品**
这幅作品,以其“哲学家们的辩论”为题材,被广泛认为是文艺复兴最盛时期美术形态和空间和谐理想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更深刻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雅典学院,它完美地融合了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与天文。通过这些元素,艺术家拉斐尔成功地捕捉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无尽追求。
同时,这也是拉斐尔透视表现的经典之作,他巧妙地运用光线与阴影,使得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十足。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整幅作品仿佛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和谐的世界,引人深思。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亦师亦友,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站在中间的柏拉图手指天空,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亚里士多德手掌向下,表现出意见不一的理念。
# 左侧人群
- 柏拉图的老师,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在与人争论。
-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 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 苏格拉底之死响彻时空,其事迹千古流传。
# 在他左边
- 两臂交叉的青年是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被称为天生的征服者,真正的王者。
- 亚历山大大帝在32岁时就完成了征服世界的梦想,至今无人超越。
躺在台阶上的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他以身作则地发扬了老师苏格拉底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因此,人们将他们的哲学称为“犬儒主义”(Cynicism)。
在右下角,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手持代表地球的天文仪。《天文学大成》是500年的希腊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顶峰,统治了天文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界长达13 个世纪。
又一位大家熟知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手拿圆规,正在弯腰画图。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正在书写的毕达哥拉斯画面中,处在左方前景中心的毕达哥拉斯作用非常独特。他是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四个学科的创始人,被人文主义者称为科学之父,他所强调的和谐与秩序的观念,给拉斐尔提供了整体构思的基础。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就是出自他手。毕达哥拉斯是历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难理解的人物之一。不仅关于他的传说几乎是一堆难分难解的真理与荒诞的混合,而且即使是在这些传说的最单纯最少争论的形式里,它们也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奇特的心理学。
顺便一提,图中白衣飘飘回头望月的是拉斐尔的女朋友。
沉思的赫拉克利特
另一个作用独特的人物是赫拉克利特,也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显得很孤独,脱离了人群,也似乎根本没有看到身边的人在争论。坐在中间偏左的前景中,陷入了沉思。他不穿古代的长袍,而是身着16世纪石匠的装束,看起来很神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著名命题来源于他。
许多美术史家查阅《雅典学院》的草图,有人说他的原型就是米开朗琪罗。因为拉斐尔在佛罗伦萨就已经见过米开朗琪罗,并且把他的形象画到自己的作品中。《雅典学院》中很多人物都有拉斐尔同时代名人的影子。比如,柏拉图的头像就是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画的。拉斐尔这样做,反映了他对两位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大师的崇敬心情。
走入画中的拉斐尔按照当时流行的方式,拉斐尔把一些当代人也画进了这幅历史题材的画作中。其中,欧几里德的面貌以建筑家布拉曼特为原型。在画面最右端有一位头戴白帽的人,他是拉斐尔的好友、著名画家索多马。而站在波斯先知、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身边的是一个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只露出了半个脑袋,他就是画家拉斐尔本人。
# 壁画人物刻画
## 逼真与纪念碑特征
这幅壁画对人物的刻画非常逼真,具有纪念碑特征。人物被安排得错落有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
## 人物塑造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拉斐尔从生活中取材,根据不同的性格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让众多著名的学者汇集在同一幅画面中。
## 人物动作与形态的表现
通过人物的动作、形态来表现其学术观点和性格。比如躺在台阶上无忧无虑的第欧根尼,其姿势表明犬儒学派贬抑物质财富,不在乎生活,崇尚个人精神自由的哲学态度。
整幅壁画也使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姿态、手势、动作等相互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幅复杂而又经典的作品,是拉斐尔对人文主义和真理的诉求,也同样是人类对理性的追求。时空在这里交汇,历史在这里相遇,理想与人性在这里融合。
这是《雅典学院》的独特之处,是拉斐尔创造出的理想世界,也是文艺复兴盛期艺术的圆满与巅峰。
作品欣赏
二画中透视点的中心是一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营造出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对称地、自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在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并向观众方向走来。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表明现实世界是他的研究课题;而柏拉图则伸出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
在台阶上,其他人物众星托月般围绕着这两位老人。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上层台阶上的人物包括:左上方柏拉图的一侧,一个大胡子老人沉浸在思考中,苏格拉底刚转身向旁人阐述伦理学上的论据;自左向右第五人是个青年军人,名叫阿尔西比亚底斯,他的背后有一个人正在招呼走来的两个青年。右上方亚里士多德的一侧,两个倚在壁龛墙基前的青年,一个在写着,一个在思考,另一个黑袍人物却孤独地站着。
台阶下面的左侧,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的是“和谐”的数目比例图。在他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毕达哥拉斯的论据。
在他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毕达哥拉斯的论据数。后面那个伸着脖子、头缠白巾的学者,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依。
背后稍远,还有一个头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语法大师伊壁鸠鲁。在毕达哥拉斯前面站立的那个用手指着书中句子的学者,是修辞家圣诺克利特斯。两人中间,还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发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观众凝视着,被认为是弗朗西斯柯·德拉·罗斐尔,他是乌尔宾诺未来的大公。
司马迁的故事
?
1.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2. 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3. 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