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行内容控制对吗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4-17
国际上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行内容控制对吗
一、中美内部控制变迁比较(一)我国内部控制变迁早在西周时,便有统治者为防止官吏贪污盗窃、弄虚作假,制定了分工控制和交互考核的措施,实行职务、职权的相互牵制和制约。其作用正如朱熹所说,“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西汉时期出现了上计制度,地方须将其户口、垦田、钱财、谷物等情况编册上报,并呈报皇帝审查。及至宋太祖时期,实行“官职分离”、“职差分离”的官职制,“主库吏三年一易”。与今天的职务轮换制类似。清朝时,政府在财物出纳、调拨、储运、保管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内部控制的现代理论研究大约起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力度。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规定CPA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第37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2004年底“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基于COSO框架的评价方法。但这都只是从审计角度出发,还无法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直接依据。(二)美国内部控制变迁美国的内部控制是以英国为蓝本发展起来的。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掀起了经济发展的高潮,出现了公司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当时的美国铁路公司为控制、考核各地的运输业务,采用内部稽核制,取得了显著效果,各大企业起而效之。二十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使股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一些企业建立起了“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交易的处理不能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全过程。二战后,生产连续化、自动化、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实行分权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求采取更完善的控制制度,以便有效经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的研究进一步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控制制度”。90年代COSO委员会出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文件提出了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并指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