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御花园的介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故宫御花园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汉族园林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族传统文化。简介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占紫禁城面积的1.5%。紫禁城中共有四座大小不等的花园,分别是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即乾隆花园)。其中,以御花园面积最大。它的整体布局以及局部点缀上,都极其考究。园内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楼台亭阁,变化多端,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摛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摛藻堂从乾隆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著名的堆秀山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影壁是顺贞门,出此门即是神武门广场,到达紫禁城北门。南面是坤宁门,通往后三宫的入口。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8
故宫里御花园的介绍
“故宫御花园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汉族园林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族传统文化。简介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占紫禁城面积的1.5%。紫禁城中共有四座大小不等的花园,分别是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即乾隆花园)。其中,以御花园面积最大。它的整体布局以及局部点缀上,都极其考究。园内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楼台亭阁,变化多端,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摛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摛藻堂从乾隆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著名的堆秀山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影壁是顺贞门,出此门即是神武门广场,到达紫禁城北门。南面是坤宁门,通往后三宫的入口。
西南角是阆苑右门,由此进入西六宫;东南角是阆苑左门,由此进入东六宫。历史沿革解放后,经古建专家单士元先生及其他诸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于1959年将这两处从整体和局部看都无实际价值的清末“违章建筑”彻底拆除,并在原地植上了两片竹林。翠竹与院内的白皮松,墙外的数株玉叶梅相呼应,形成了一处松、竹、梅岁寒三友的绝妙佳境。御花园的西侧是延晖阁,它与位育斋中间隔着一个小夹道。原也是一间清末的灰顶房。同属清末的“违章建筑”,因年久失修解放后已濒于倒塌了。1959年,在单老的亲自指导下,拆除了破房。在原地上砌了个方砖台子。里面植上了数株翠竹,六块长短不等的淡绿色的剑石矗立其间。剑石长则4、5米;短则不足2米;石前植有数株牡丹花。其中还有一株牡丹中珍品——墨牡丹。花开之际,红墙为衬,绿色的剑石与翠竹争晖,红牡丹与墨牡丹争奇斗妍,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忘返。御花园的东南侧,降雪轩前的一片裸露的黄土地,在清朝时是皇帝用来养鹤的地方,名为鹤圈。与它相对应的两侧是皇帝养鹿的地方,名为鹿圈。取意为“鹤鹿同春”。原本两处都有栏杆相围,解放后因不在此养鹤与鹿了,所以均被拆除。现今在原鹤圈的旧址上,矗立着一个高3米多的太湖石。它上大、下小,凸凹多变,异常精美,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气势不凡,真乃巧夺天工,令人称绝。此石能来故宫也真是天赐良缘。它本是圆明园之物。不知何时何故被丢弃在北京西直门外的一个工厂。1959年春,该单位规划场地,要将其随便处理掉。此事被当时任故宫园林顾问的韩铁庵先生得知,他便很快将此事告之负责故宫古建园林的单士元先生。单老先生慧眼识宝,委托当时的庭园科长马良杰先生与厂方谈妥以百元的价格将其买下。此石来宫后,被巧置于鹤圈旧址之上,使其石为园增辉,园为石添色。”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