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时,发生极昼现象的纬度界限是48度,为什么?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维度范国是北极的是北纬66度34分以内,也就是北极圈以北地区。
夏至日的地理意义: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夜最短。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
昼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长,白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上距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
比之下,此时北半球比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一般北半球6、7、8三个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30
夏至日时,发生极昼现象的纬度界限是48度,为什么?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维度范国是北极的是北纬66度34分以内,也就是北极圈以北地区。夏至日的地理意义: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夜最短。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长,白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上距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北半球比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一般北半球6、7、8三个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那纬度界限为啥是48度
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最低的地方。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66°34′N为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夏至那天刚好有1天的极昼。66°34′N以南的地区不会有极昼;冬至日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66°34′N为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刚好有一天极夜。而66°34′N以南地区不会有极夜。所以66°34′N为北半球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南半球则为66°34′S。
界限是66°34′N
假设存在这种情况,那在什么情况下纬度界限会是48度?
最低是66度34分,因为极昼夜现象只发生在极圈内啊!极圈纬度缩小只能是太阳直射点南移,但是南移之后就不会有极昼。你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
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啊,就是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判断有可能达到90度的纬度范围,极昼极夜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当地时间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下图中的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观察者的纬度有关,计算公式如下:α = 90° - | β - γ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其中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规律,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例如位于同一半球:40°N-20°′N=20°;位于不同半球:40°N-20°S=40°+20°=60°。
再问俩问题啊,①月球与太阳同升同落时的月相是啥啊?
②半昼弧公式具体咋运用啊,不是很懂这个公式的算法
1、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娥眉月。娥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4、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娥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残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cost=-tanδ·cotφ,天文学上用来求昼弧和夜弧长短的一个公式。式中t为半昼弧(半昼弧为昼弧的一半,即日落时的太阳时角),太阳赤纬,φ为当地地理纬度。其中均以北纬为正,南纬为负。此公式是用解球面三角形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在忽略太阳视半径与大气对光的折射作用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太阳赤纬和当地地理纬度即可求半昼弧。方法如下:作球面三角形ZPS(Z为天顶,P为天北极,S是当地日落时太阳中心点在地平圈上的位置)。不难看出,球面角ZPS就等于半昼弧。而球面三角形的ZP边(用弧度表示的长度),是当地纬度的余角;PS边是太阳赤纬的余角;ZS边等于π/2(天顶到地平圈的弧长确定为π/2)。根据余弦定律,解此球面三角形,可求出t与地理纬度、太阳赤纬的关系,最终推导出上述公式。有关内容 参考 金祖孟,陈自悟,国家九五重点课程《地球概论内容》你就明白了
有没有通俗易懂点的解释?我就是地理专业的,之前是理科生对对地理一窍不通
这个通俗解释不了呀
此公式是用解球面三角形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在忽略太阳视半径与大气对光的折射作用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太阳赤纬和当地地理纬度即可求半昼弧。方法如下:作球面三角形ZPS(Z为天顶,P为天北极,S是当地日落时太阳中心点在地平圈上的位置)。不难看出,球面角ZPS就等于半昼弧。而球面三角形的ZP边(用弧度表示的长度),是当地纬度的余角;PS边是太阳赤纬的余角;ZS边等于π/2(天顶到地平圈的弧长确定为π/2)。根据余弦定律,解此球面三角形,可求出t与地理纬度、太阳赤纬的关系,最终推导出上述公式。
。好的吧。谢谢啦
不用客气,祝您生活愉快!
已赞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