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三:社会信念和判断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社会信念和判断
(一)社会世界的感知
我们并不是如实地对现实做出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现实的解释做出反应。
1.知觉和解释事件
先入为主对我们知觉和解释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旦形成了某种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相关事物的知觉。
解释的过程也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知觉。当我们说某人好话迅亏或者坏话时,人们会试图将这些特质和我们联系在一起。因此多在背后说某人好话。
2.其他一些实验在给被试提供信息之后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判断或错误信念。弯昌指这些实验揭示出,正如事前判断会扭曲我们的知觉和解释一样, 事后判断也会扭曲我们的回忆。
3.信念固着埋配
人们执着于自己先前所持有的信念以及这种认可这一信念的原因,甚至在这种信念的基础被否定时仍是如此。
尤其是,我们越是想极力证明自己信念和解释的正确性,就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所以一旦确信某个人犯了罪、股市会长,即使遇到相反的证据也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
信念和期待很大程度塑造了我们的心理构造,从而引导对事务的解释、认识的不同。一方面,这是有益的,另一方面却会成为思维方式的囚徒。
纠正信念固着的办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
4.构建记忆
我们的记忆系统并不是一个可以储藏过去的事实的地方。我们的记忆,事实上是在我们进行回忆时重构的,它受到所持有态度的严重影响,并通过当前情感进行检索。
现在的态度可以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 当我们为某些细小事件感觉愉快,则在回忆时,会回想得比实际更加美好,而忽略其中发生的不愉快。每一代父母都在哀叹下一代的价值观,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年轻时的价值观和现在一样。
现在的态度可以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使其符合我们现在的观点。 当现在认为刷牙很有必要时,很多人回忆自己过去的刷牙次数比实际要多。
我们的记忆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结的网络,而启动就是唤醒或者激活其中的某些特定联结。 通常,我们的所做所想会受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件的启动。 由于具身认知的存在, 甚至身体的感觉都会启动我们的社会判断 ,反之亦然。身体的温暖会强化社会的温暖,社会排斥则会让人感觉寒冷。
误导信息效应:人们往往将误导信息整合在记忆中。原因是启动效应。
(二)社会世界的判断
1.直觉:无意识控制着我们的大部分行为。但是直觉有其局限性。
2.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判断
尽管我们知道自己出过错,但对未来的预期仍然乐观(会在截止日前完成,低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等)。原因:①人们总是将过去错误的判断回忆为基本上是正确的。②验证性偏见:与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人们往往倾向于证实它们。因此,人们往往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信念的人做朋友、配偶。
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
纠正过度自信: 及时反馈;去设想自己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基于现实的自信是有积极意义的。
3.启发式判断:心理捷径
代表性启发式判断:对某人某事属于某个类别的快速判断,可能导致忽视其他信息;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我们越容易回想起某个东西,那个东西就越可能是真的。过度重视生动鲜明的例证,因此对错误对象产生不恰当的恐惧。如一次飞机失事可能导致高估对飞机失事的判断。
反事实思维:想象可能会发生却没有发生的事情。 容易想象(具有认知易得性)的事件会影响我们对负罪、遗憾、挫败和宽慰的体验。假如我们一分之差输掉了比赛,则很容易想想如果我们胜了的结果,从而加重懊悔。因此铜牌获得者比银牌更开心。另一个例子是,如果差点被车撞,则会想想如果被撞的情形,从而归结为自己运气好。
4.错觉思维
错觉相关:当期待发现某种重要联系时,很容易将各随机事件联系起来。
控制错觉:将随机事件认为有联系会产生错觉,即认为自己可以预测并控制随机事件。这是赌徒不断赌博的动力。赌徒一旦赌赢,则归因为自己的技术或者预见力。
趋均数回归:即随机事件会向平均靠拢。物极必反,异乎寻常的表现总要回归到正常状态,人们却经常把回归期间做的事情当成回归的原因。
5.情绪影响判断
好的和坏的情绪会激起个人对相关经历的回忆,会对当前经历的解释着色。通过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做判断时,思考的效率和深度。
(三)社会世界的解释
1.归因理论:一般有性格归因(内部归因)和情境性归因(外部归因)。
基本归因错误:当我们解释他人行为时,会低估环境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那个人脾气暴躁);而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则多归因于情景(事情全部都很糟,这让我很生气)。
2.基本归因错误原因
作为行为者和旁观者的角度不同;聚焦观点偏见(camera perspective bias);观点随时变化(时间越长,回忆过去的事情时更容易归因为情景)。
我们总在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当我们观察某个人的表现时,那个人就是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是相对不可见的;但当我们观察自己的行动时,我们的注意力通常是放在需要做出反应的情境上,更容易将自身归因于情景。
3.一个持有西方式世界观的人,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事件的发生。东亚文化下的人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
(四)社会期望的影响
对他人的期望,确实会影响他人的表现,使得他人朝这个期望发展。(股市心理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自我实现预言会影响人际关系。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是不友好的,自身会变成对这个人不友好。理解他人的善意的人,自身也会乐于助人。
行为确证:一旦形成某种社会信念,就可能促使他人做出某些行为以支持这种信念。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孤僻,那这个人真的会变得孤僻。当我们认为他人被自己吸引时,他人的行为可能被我们解释为挑逗。
但是如果个体事先被告知别人对他的期望,则可能引发其相反的动作去克服这种观点。别人认为你冷漠,可能引发你去变得热情。
(五)社会信念和判断的结论
虽然存在很多不同的思维偏差,但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的确有很高的效率和适应性。
后记:对错觉思维的反思
主观体验是构成人性的材料。剥夺了平常人生活中的错觉,也就剥夺了他的快乐。
(一)社会世界的感知
我们并不是如实地对现实做出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现实的解释做出反应。
1.知觉和解释事件
先入为主对我们知觉和解释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旦形成了某种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相关事物的知觉。
解释的过程也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知觉。当我们说某人好话迅亏或者坏话时,人们会试图将这些特质和我们联系在一起。因此多在背后说某人好话。
2.其他一些实验在给被试提供信息之后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判断或错误信念。弯昌指这些实验揭示出,正如事前判断会扭曲我们的知觉和解释一样, 事后判断也会扭曲我们的回忆。
3.信念固着埋配
人们执着于自己先前所持有的信念以及这种认可这一信念的原因,甚至在这种信念的基础被否定时仍是如此。
尤其是,我们越是想极力证明自己信念和解释的正确性,就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所以一旦确信某个人犯了罪、股市会长,即使遇到相反的证据也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
信念和期待很大程度塑造了我们的心理构造,从而引导对事务的解释、认识的不同。一方面,这是有益的,另一方面却会成为思维方式的囚徒。
纠正信念固着的办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
4.构建记忆
我们的记忆系统并不是一个可以储藏过去的事实的地方。我们的记忆,事实上是在我们进行回忆时重构的,它受到所持有态度的严重影响,并通过当前情感进行检索。
现在的态度可以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 当我们为某些细小事件感觉愉快,则在回忆时,会回想得比实际更加美好,而忽略其中发生的不愉快。每一代父母都在哀叹下一代的价值观,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年轻时的价值观和现在一样。
现在的态度可以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使其符合我们现在的观点。 当现在认为刷牙很有必要时,很多人回忆自己过去的刷牙次数比实际要多。
我们的记忆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结的网络,而启动就是唤醒或者激活其中的某些特定联结。 通常,我们的所做所想会受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件的启动。 由于具身认知的存在, 甚至身体的感觉都会启动我们的社会判断 ,反之亦然。身体的温暖会强化社会的温暖,社会排斥则会让人感觉寒冷。
误导信息效应:人们往往将误导信息整合在记忆中。原因是启动效应。
(二)社会世界的判断
1.直觉:无意识控制着我们的大部分行为。但是直觉有其局限性。
2.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判断
尽管我们知道自己出过错,但对未来的预期仍然乐观(会在截止日前完成,低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等)。原因:①人们总是将过去错误的判断回忆为基本上是正确的。②验证性偏见:与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人们往往倾向于证实它们。因此,人们往往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信念的人做朋友、配偶。
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
纠正过度自信: 及时反馈;去设想自己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基于现实的自信是有积极意义的。
3.启发式判断:心理捷径
代表性启发式判断:对某人某事属于某个类别的快速判断,可能导致忽视其他信息;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我们越容易回想起某个东西,那个东西就越可能是真的。过度重视生动鲜明的例证,因此对错误对象产生不恰当的恐惧。如一次飞机失事可能导致高估对飞机失事的判断。
反事实思维:想象可能会发生却没有发生的事情。 容易想象(具有认知易得性)的事件会影响我们对负罪、遗憾、挫败和宽慰的体验。假如我们一分之差输掉了比赛,则很容易想想如果我们胜了的结果,从而加重懊悔。因此铜牌获得者比银牌更开心。另一个例子是,如果差点被车撞,则会想想如果被撞的情形,从而归结为自己运气好。
4.错觉思维
错觉相关:当期待发现某种重要联系时,很容易将各随机事件联系起来。
控制错觉:将随机事件认为有联系会产生错觉,即认为自己可以预测并控制随机事件。这是赌徒不断赌博的动力。赌徒一旦赌赢,则归因为自己的技术或者预见力。
趋均数回归:即随机事件会向平均靠拢。物极必反,异乎寻常的表现总要回归到正常状态,人们却经常把回归期间做的事情当成回归的原因。
5.情绪影响判断
好的和坏的情绪会激起个人对相关经历的回忆,会对当前经历的解释着色。通过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做判断时,思考的效率和深度。
(三)社会世界的解释
1.归因理论:一般有性格归因(内部归因)和情境性归因(外部归因)。
基本归因错误:当我们解释他人行为时,会低估环境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那个人脾气暴躁);而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则多归因于情景(事情全部都很糟,这让我很生气)。
2.基本归因错误原因
作为行为者和旁观者的角度不同;聚焦观点偏见(camera perspective bias);观点随时变化(时间越长,回忆过去的事情时更容易归因为情景)。
我们总在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当我们观察某个人的表现时,那个人就是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是相对不可见的;但当我们观察自己的行动时,我们的注意力通常是放在需要做出反应的情境上,更容易将自身归因于情景。
3.一个持有西方式世界观的人,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事件的发生。东亚文化下的人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
(四)社会期望的影响
对他人的期望,确实会影响他人的表现,使得他人朝这个期望发展。(股市心理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自我实现预言会影响人际关系。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是不友好的,自身会变成对这个人不友好。理解他人的善意的人,自身也会乐于助人。
行为确证:一旦形成某种社会信念,就可能促使他人做出某些行为以支持这种信念。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孤僻,那这个人真的会变得孤僻。当我们认为他人被自己吸引时,他人的行为可能被我们解释为挑逗。
但是如果个体事先被告知别人对他的期望,则可能引发其相反的动作去克服这种观点。别人认为你冷漠,可能引发你去变得热情。
(五)社会信念和判断的结论
虽然存在很多不同的思维偏差,但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的确有很高的效率和适应性。
后记:对错觉思维的反思
主观体验是构成人性的材料。剥夺了平常人生活中的错觉,也就剥夺了他的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