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化后提的质粒和转接后提的质粒有区别吗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服务:活化后提的质粒和转接后提的质粒有区别活化后提的质粒(pre-activated plasmid)和转接后提的质粒(post-transfected plasmid)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质粒的稳定性和转化效率。1.活化后提的质粒:在这种情况下,质粒已经经过一个前导肽的修饰,该前导肽与宿主细菌的接合(taging)系统相互作用。这种修饰使质粒更容易通过接合(taging)过程传递给受体细菌。此外,这种质粒可能还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以提高在宿主细菌中的稳定性。2.转接后提的质粒:这是通过转化(transformation)过程获得的质粒,该过程将质粒插入宿主细菌的细胞壁并使其进入新的细菌细胞。由于质粒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没有经过前导肽修饰,因此它在宿主细菌中的稳定性可能低于活化后提的质粒。此外,转化过程可能会导致质粒丢失部分或全部抗生素抗性基因。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5-18
活化后提的质粒和转接后提的质粒有区别吗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服务:活化后提的质粒和转接后提的质粒有区别活化后提的质粒(pre-activated plasmid)和转接后提的质粒(post-transfected plasmid)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质粒的稳定性和转化效率。1.活化后提的质粒:在这种情况下,质粒已经经过一个前导肽的修饰,该前导肽与宿主细菌的接合(taging)系统相互作用。这种修饰使质粒更容易通过接合(taging)过程传递给受体细菌。此外,这种质粒可能还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以提高在宿主细菌中的稳定性。2.转接后提的质粒:这是通过转化(transformation)过程获得的质粒,该过程将质粒插入宿主细菌的细胞壁并使其进入新的细菌细胞。由于质粒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没有经过前导肽修饰,因此它在宿主细菌中的稳定性可能低于活化后提的质粒。此外,转化过程可能会导致质粒丢失部分或全部抗生素抗性基因。
总的来说,活化后提的质粒与转接后提的质粒在稳定性和转化效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具体的差异取决于质粒的性质、宿主细菌、转化方法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不同质粒和转化方法的特点,选择最适合您研究需求的质粒类型和转化方法是很重要的。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直接活化的细菌提质粒和活化后进行1:100转接后提质粒有什么区别
亲,直接活化的细菌(也称为活化的前导肽修饰细菌)和经过1:100转接的细菌在提取质粒方面有以下主要区别:1.质粒的稳定性:直接活化的细菌提取的质粒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为前导肽修饰有助于质粒在宿主细菌中的稳定。经过1:100转接的细菌提取的质粒可能没有前导肽修饰,从而导致质粒在宿主细菌中的稳定性较低。2.质粒的转化效率:直接活化的细菌提取的质粒通常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因为前导肽修饰有助于质粒在宿主细菌中的定位和接合(taging)过程。1:100转接的细菌提取的质粒可能在转化效率上略低于直接活化的细菌。3.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丢失:由于经过1:100转接的细菌可能会丢失部分或全部抗生素抗性基因,因此其提取的质粒在抗生素抗性方面可能不如直接活化的细菌提取的质粒稳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区别可能因不同的质粒类型、宿主细菌和转化方法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不同质粒和转化方法的特点,选择最适合您研究需求的质粒类型和转化方法是很重要的。
用10微升的甘油菌去活化和用100微升甘油菌去活化有区别吗
亲,有区别,例如区别:1、所需菌液不同。质粒大用于大量菌液的提取,100ml-500ml 均可,而质粒小量用的菌液量很少,一般1.5-5ml。2、纯度不同。一般试剂盒中质粒大量比质粒小量多了溶菌酶、异丙醇(回收沉淀核酸)、含一定量PEG的氯化物(回收质粒DNA)及乙酸铵等,其作用及目的都是有利于细菌的裂解和质粒的纯化,所以质粒大量提取的产物比质粒小量提取的量多很多,而且纯度很高。3、实验要求不同。质粒小量提取一般用于质粒鉴定和对纯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质粒大量提取用于质粒的大量提取和转染等纯度要求很高的实验。质粒大量提取质粒和质粒小量提取质粒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加碱裂解)使在细菌内大量扩增的质粒释放出来,然后经过去蛋白去RNA等一系列步骤纯化DNA,最终将DNA提取出来。
所以,用10微升的甘油菌去活化和用100微升甘油菌去活化在一些方面可能存在区别,但这些区别主要取决于实验目的和操作过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区别:1.实验目的:如果实验目的是进行接合(taging)转化,那么较少数量的甘油菌(如10微升)可能导致接合效率降低,因为较少的甘油菌可能难以引起足够的接合事件。然而,如果实验目的是进行基因转移,例如PCR扩增,那么较少数量的甘油菌(如10微升)可能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2.操作过程:在进行活化过程时,使用较少数量的甘油菌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操作。这是因为操作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转移甘油菌,以达到所需的数量。使用较多数量的甘油菌(如100微升)可能会节省一些操作时间。
总之,使用10微升的甘油菌去活化和使用100微升的甘油菌去活化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区别,但这些区别取决于实验目的和操作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您的实验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甘油菌数量是很重要的。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单酶切出现两条条带的原因,和活化菌液提质粒或者转接后提质粒有关系吗
亲,单酶切出现两条条带的原因,和活化菌液提质粒或者转接后提质粒有关系质粒是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或拟核)以外的DNA分子,存在于细胞质中(但酵母除外,酵母的2 μm质粒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使其在子代细胞中也能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质粒不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可自行丢失或人工处理而消除,如高温、紫外线等。质粒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有利于细菌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存。根据质粒在细菌内的复制类型可分为两类:严紧控制型和松弛控制型。严紧控制复制型质粒的复制酶系与染色体DNA复制共用,只能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当细胞染色体停止复制时,质粒也就不再复制。松弛控制复制型的质粒的复制酶系不受染色体DNA复制酶系的影响,在整个细胞生长周期中随时都可以复制,在染色体复制已经停止时质粒仍能继续复制。
单酶切后出现两条条带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及与活化菌液提质粒和转接后提质粒的关系:1.双酶切:如果在酶切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其中一种酶可能切割了您不希望保留的目标片段。在这种情况下,您需要检查酶切缓冲液、酶切时间和温度,并确保它们在正确的范围内。2.非特异性酶切:有时,非特异性酶切也可能导致两条条带的产生。这可能是由于酶切缓冲液、酶切条件或引物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您可以尝试优化酶切缓冲液、酶切条件或引物。3.重组质粒的连接:在提质粒或转接后提质粒过程中,质粒可能会与新构建的质粒或宿主细菌连接。如果连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产生非特异性或污染性的质粒条带。4.新的插入片段:如果在质粒提取或转接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插入片段,这可能导致产生两条条带。在这种情况下,您需要检查质粒提取或转接过程的各个步骤,确保没有引入新的非目标片段。
所以,单酶切后出现两条条带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与活化菌液提质粒和转接后提质粒的关系可能因具体实验条件和操作而异。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请确保优化实验条件,并确保在每个步骤中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摇好的菌液放4度冰箱10个小时左右再取一部分去接种会有影响吗
亲,摇好的菌液放4度冰箱10个小时左右再取一部分去接种会有一定的影响摇好的菌液在4℃冰箱存放10个小时后,对其活性和稳定性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影响通常是可接受的。对于很多细菌和酵母菌,4℃冰箱可以保持其较长的活性,尤其是在短期(如几个小时)内。当然,具体的影响取决于菌株的特性和实验条件。为了确保菌液的稳定性和活性,您可以在实验开始前检查菌液的生长情况。如果菌液的生长速度较慢或活性下降,您可能需要将菌液重新活化。在将摇好的菌液取一部分进行接种前,请确保您已经了解了实验的具体要求和菌株的特性。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短暂的4℃存放时间通常不会对菌液的接种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如果您对实验结果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考虑在菌液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时进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