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伍卖颂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北宋宝元三年(1040年),苏洵经过五六年的刻苦研读学问已成,仲兄苏涣从开封士曹移任阆州通判。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九月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太常因腔郑革礼》编撰完成。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京师。十月二子尊父命与其母合葬。
二、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与其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仕途较为平顺,其于皇祐二年(1053年)与苏轼同登进士科,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嘉祐二年(1057年),与苏轼同榜进士及第,时称“三苏”,苏辙官至尚书右丞、集贤殿学士、上书门下平章事兼翰林院学士。 宋神宗朝,迁起居舍人、户部侍郎、知江宁府、宰相,晚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尚书并兼文学侍郎。
三、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赠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但反对操之过急的政策及王安石配迹任用的后任吕惠卿,因此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后来又因苏轼反对“尽废新法”,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终生当不了宰相。由于苏轼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绍圣年间因新党的章惇为相,又加贬谪至儋州(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