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清末民国时代的教育法发展状况如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清朝(1644年-1912年)时期: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清朝时期依然是主导的选拔制度。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培养政治和文化精英。科举制度的核心是考试,学生需要通过多轮考试,逐步晋升到更高的官职。
各类学堂:除了科举制度外,清朝也发展了各类学堂,例如私塾、府学、官办学堂等。这些学堂在传授基础知识、儒家经典以及道德伦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教育法》的颁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教育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制定的法律,倡导普及义务教育,以公立学校为主。
标志性改革:民国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改革,包括开办新式学校、推行新教育思想、允许女性接受教育等。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地方教育主义: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和政策,以满足当地的教育需求,并推动地方教育的发展。
外国教育影响:民国时期,国际教育思潮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逐渐引入中国,启发了一些教育家和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