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你好,亲!
为了研究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我们测定了其在腌制、发酵过程中一系列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
结果表明:
在腌制过程中,水分含量由96.23%降低为91.34%;pH值略微下降至6.46,而总酸含量上升至2.91 g/kg;硬度降低了19.26%,降低至188 6 N;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酵母菌数量及大肠菌群略微上升。
在发酵期间,水分含量持续降低,降至82.54%;pH值下降至3.87,而总酸含量上升至7.02 g/kg;硬度降低了68.08%至565 N;L*(亮度)值与α*(红度)值显著增加,而b*(黄度)值显著降低;菌落总数下降至3.3×10^2 CFU/g;乳酸菌总数达到1.3×10^7 CFU/g;酵母菌数量先上升后下降,最终降低为9.1×10^2CFU/g;大肠菌群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93 MPN/g,随后迅速下降,低于3 MPN/g。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03
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你好,亲。 为了研究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我们测定了腌制、发酵过程中的一系列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 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水分含量从96.23%降低至91.34%;pH值略微下降至6.46,而总酸含量则上升至2.91 g/kg;硬度降低了19.26%,降至188 6 N。此外,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酵母菌数量及大肠菌群都有所上升。 在发酵期间,水分含量持续降低,降至82.54%;pH值下降至3.87,而总酸含量上升至7.02 g/kg;硬度降低了68.08%,降至565 N。此外,L*(亮度)值与α*(红度)值显著增加,而b*(黄度)值则显著降低。 菌落总数下降至3.3×10^2 CFU/g,乳酸菌总数达到1.3×10^7 CFU/g,酵母菌数量先上升后下降,最终降低为9.1×10^2CFU/g。大肠菌群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93 MPN/g,随后迅速下降,低于3 MPN/g。
利用酵母、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对泡菜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生物降解,在多种酶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泡菜中的长链分子糖类在乳酸菌等微生物细胞内氧化为3-5个碳原子的短链有机酸,使泡菜呈酸性,以抑制和杀灭其他有害的腐败微生物的过程,就是泡菜的发酵过程。 二、泡菜发酵三个阶段: 1. 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其中的酵母菌最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间歇性地放出,从而使坛内逐渐形成缺氧状态,乳酸发酵开始。 2. 发酵中期: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缺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并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0.6%~0.8%,pH为3.5~3.8。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而且清香。 3. 发酵后期:在此期间继续进行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发酵速度会逐渐变缓甚至停止,主要原因是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已不协调,坛内好氧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