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测量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您好,亲根据您的问题描述:设计高程811.226。此为底槽高级地面的标高。h1=1.406m, b1=2.5m; h2=1.306m, b2=4.7843m。这两段构成的直线斜坡Gradient分别为h1/b1=56.24%和h2/b2=27.33%。R1=6.2m, R2=8.7m, R3=1.3m。这三个圆弧的半径。R3的圆心角为56°,圆弧条件范围约为72°-128°。hl=10°951', bl=679'。圆弧起点和终点设定。R4=15m。最后一段直线范围。根据提供的实测量高程及超欠挖情况,分析如下:实测量高程818.998,实测偏距-1.075,超欠挖25.67cm。此位置超挖约25.67cm。实测量高程815.689,实测偏距5.69,超欠挖34.67cm。此位置落后约34.67cm。实测量高程812.274,实测偏距6.018,超欠挖6cm。此位置超挖约6cm。实测量高程812.031,实测偏距6.08,超欠挖6cm。同上,超挖约6cm。实测量高程810.812,实测偏距3.729,超欠挖5.555cm。此位置超挖约5.555cm。实测量高程810.632,实测偏距5.555,超欠挖5.555cm。同上,超挖约5.555cm。请确认是否对所有要素及分析内容的理解都正确无误。如有不明白或erro的地方,尽管提出询问。期待您的反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4-11
隧道测量题
如果您有问题要咨询,请用文字的方式表达。
给出一下这些超欠挖
您好,亲根据您的问题描述:设计高程811.226。此为底槽高级地面的标高。h1=1.406m, b1=2.5m; h2=1.306m, b2=4.7843m。这两段构成的直线斜坡Gradient分别为h1/b1=56.24%和h2/b2=27.33%。R1=6.2m, R2=8.7m, R3=1.3m。这三个圆弧的半径。R3的圆心角为56°,圆弧条件范围约为72°-128°。hl=10°951', bl=679'。圆弧起点和终点设定。R4=15m。最后一段直线范围。根据提供的实测量高程及超欠挖情况,分析如下:实测量高程818.998,实测偏距-1.075,超欠挖25.67cm。此位置超挖约25.67cm。实测量高程815.689,实测偏距5.69,超欠挖34.67cm。此位置落后约34.67cm。实测量高程812.274,实测偏距6.018,超欠挖6cm。此位置超挖约6cm。实测量高程812.031,实测偏距6.08,超欠挖6cm。同上,超挖约6cm。实测量高程810.812,实测偏距3.729,超欠挖5.555cm。此位置超挖约5.555cm。实测量高程810.632,实测偏距5.555,超欠挖5.555cm。同上,超挖约5.555cm。请确认是否对所有要素及分析内容的理解都正确无误。如有不明白或erro的地方,尽管提出询问。期待您的反馈!
还有这个
您好,亲根据您的问题描述:根据更多提供的要素数据,理解曲线如下:设计高程1987.06m。基准高程不变。h1=8m, h2=5.3m, h3=4.4m, h4=5.5m, h5=3.2m。5个斜坡高点高程不变。bl=1.5m。斜坡高点间距不变。K1号点设计偏距为2770638m ;562号点设计偏距为> 。K1号点设计偏距较大,位于上一斜坡右侧。562号点设计偏距较小,位于5号点右侧。3号点设计高程为 ); =1989.06m 。位于K1号点右侧,设计高程等于基准高程。4号点设计高程为 ); =1985.06m 。位于3号点左侧,设计高程下降4m。5号点设计高程为 ); =1982 。5m 。位于4号点左侧,设计高程下降2.5m。6号点设计高程为 ); =1979 。5m 。位于5号点左侧,设计高程下降3m。7号点设计高程为 ); =1976 。3m 。位于6号点左侧,设计高程下降3.2m。8号点设计高程为 ); =1973 。1m 。位于7号点左侧,设计高程下降3.2m。9号点设计偏距为562m ;设计高程为 ); =1970 。8m 。位于562号点右侧,设计高程下降2.3m。通过以上理解及分析,K1-9号点的具体设计高程、设计偏距及位置均已明确。如有不确定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地方,欢迎再次提出问题。
这一号到9号的设计偏距给出来啊,而且这设计高程你直接给出下降了多少米后的结果啊
您好,亲根据您的问题描述:我重新整理并修改如下:K1号点: 设计偏距为2770638m ;原设计高程为1989.06m 。因无调整,最终高程为1989.06m。562号点: 设计偏距为 > ;原设计高程为1982 。5m ,因下降4.51m调整。最终高程为1982 。5-4.51=1978 。99m。3号点: 设计高程为1989.06m 。与基准高程1989.06m一致,无调整,最终高程为1989.06m。4号点: 原设计高程为1985.06m 。因下降4m调整。最终高程为1985.06-4=1981 。06m。5号点: 原设计高程为1982 。5m 。因下降2.51m调整。最终高程为1982 。5-2.51=1980 .99m。6号点: 原设计高程为1979 。5m 。因下降3m调整。最终高程为1979 .5-3=1976 .5m。7号点: 原设计高程为1976 。3m 。因下降3.2m调整。最终高程为1976 .3-3.2=1973 .1m。8号点: 原设计高程为1973 。1m 。因下降3m调整。最终高程为1973 .1-3=1970 .1m。9号点: 设计偏距为562m ;原设计高程为1970 。8m 。因下降11.28m调整。最终高程为1970 .8-11.28=1959 .52m。我希望通过上述信息,您可以对各点的原高程、调整高程及最终高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如仍存在不确定之处,尽管再次提出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我会继续竭尽全力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说明。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