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学原理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和意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但全球气候变化后,植被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问题值得大家思考(Alexander et al., 2015)。由于环境变化,物种的分布也在发生变化,有些之前从来不曾相遇的物种,会因为物种迁移速度的不同从而产生新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未来了解物种入侵的机制。关于气候变化后的植被变化,之前的工作都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有利于C3植物的生长,但是最新的结果表明,长时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反而会更有利于C4植物的生长(Reich et al., 2018)。这与之前所有的短期实验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对于环境变化的研究要有长期研究的思想,因为群落对变化的相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经历几代甚至几十代的世代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3
种群生态学原理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和意义
打字需要一些时间,稍等哈
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开始变得明朗化和可视化。从最基本的问题来说,我们现在大概能够了解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棵树(Crowther et al., 2015),并且接近去预测各个生态型的物种多样性。我们对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产生了新的认识,二十多年前Tilman的工作提出一个鲜明的理论,即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依赖于物种间所利用资源的异化(niche differentiation)。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事实上物种之间可以共存,其实有可能与物种间的竞争能力的差别有关,竞争能力差别越小,物种越能够共存,而竞争能力差异大的,或者不擅长运用类似资源的物种,将会被淘汰(Kraft et al., 2015)。事实上,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发生,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首先我们目前所有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似乎都着眼在了物种是怎么没的,却没了解物种是怎么来的。最近的研究成果认为,目前的生物多样性来自于一个非常大的pool,只有50%的pool中的物种才能留存下来,不管这个pool多么大,不管其中是怎样的条件,最终存留下来的物种数都将是这个pool的50%(Serván et al., 2018)。目前这个理论只停留在模型阶段,我只知道只有少数几个工作组在用现实系统在验证(本人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们对于species pool的认识可以追溯回哈钦森时代的讨论,只是我们在最近又重新开始重视这一类的概念,并且近十年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新理论比如dark diversity和根据技术上的缺陷提出sample completeness。与这批芝加哥学者几乎同时发布的工作已经对此有所指示,但这批欧洲人的研究重点在于环境因子是否会对不同尺度的生物多样性(regional species richness &local community richness)(这是一个五年前慢慢被提出的来问题)有类似的影响结果(Jiménez-Alfaro et al., 2018)。我们对全球变化的理解也在加深,今年似乎最大的进展来自于新版本IPCC 报告的推出,其中提出的新的呼吁耐人寻味,本人并不太对这个方面感兴趣,所以了解有限,网上的解读已经有不少,此处不再展开。但全球气候变化后,植被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问题值得大家思考(Alexander et al., 2015)。由于环境变化,物种的分布也在发生变化
但全球气候变化后,植被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问题值得大家思考(Alexander et al., 2015)。由于环境变化,物种的分布也在发生变化,有些之前从来不曾相遇的物种,会因为物种迁移速度的不同从而产生新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未来了解物种入侵的机制。关于气候变化后的植被变化,之前的工作都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有利于C3植物的生长,但是最新的结果表明,长时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反而会更有利于C4植物的生长(Reich et al., 2018)。这与之前所有的短期实验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对于环境变化的研究要有长期研究的思想,因为群落对变化的相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经历几代甚至几十代的世代
交替才能完成。这个工作又一次证明了长期观测的重要性。说点好玩的,近几年新的思考路径统一了有关于仙女环(fairy circle)的形成问题的讨论。有理论认为这些环的形成来自于白蚁的活动,还有人认为这些来自于植物存在自组织行为。最新的工作发现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事实上是在他们的协同作用下,才会形成这样的植被环(Tarnita et al., 2017)。由于我涉及过一些人类生态学的课题,最近的进展发现从大尺度来看,人类聚落的分布高度依赖于自然界的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并不大(Tao et al., 2017)。这有悖于我们之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先验想法,目前关于这些类似的研究还在继续,争取这几年做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结果来。我们对之前ecoregion和biome的人为划分最近被证明是没啥太大出入的,工作来自于(Smith et al., 2018)。这个有意思的一点是间接说明了自然界中两个生态系统之间不是渐变的,而是存在突变的,这就启发我们回过头去重新思考当年克莱门斯等人对渐变和突变问题的讨论。果真如Jeff Smith的工作所示,到底什么因素在影响着界线两边的生态系统特征的分化?这其中还存在着大量好玩的未解的疑问。
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经济学科学。生态经济学可以分为理论生态经济学和部门生态经济学两种。理论生态经济学主要从宏观的层面上对生态经济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部门生态经济学则侧重于一定领域内的生态经济问题研究应用性较为突出,如农业、草原、林业、海洋学、城市等生态经济学。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是生态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强调重视生态危机,保护生态资源,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种比较悲观的看法认为,在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接近地球所能承担的限度。经济的过度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类社会的崩溃。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即使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生态危机,但经济增长又是惟一能够使人类社会免于毁灭的途径,因为只有经济增长才能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奠定物质基础,使人们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决定着发展中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强调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保护环境。需要走条兼顾生态保护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生态保护的资金筹集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主要研究生态环境保护费用在一国国内如何筹集和在国际范围内如何筹集的问题。目前,在国际上的争论集中在,治理费用是按照现实的排污量还是按照累计的排污量来分摊。发达国家倾向于前一方式发展中国家倾向后一方式。
生态保护的资金筹集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主要研究生态环境保护费用在一国国内如何筹集和在国际范围内如何筹集的问题。目前,在国际上的争论集中在,治理费用是按照现实的排污量还是按照累计的排污量来分摊。发达国家倾向于前一方式发展中国家倾向后一方式。
了解生态学原理,能更好的了解相关经济学的方向,走在最前线!
这好像不是我问的问题的答案吧
抱歉,如果您不满意,可以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马上加以改正。
我说的是种群生态学原理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和意义
我们分别介绍了种群生态学,与经济学,
而后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那应用与意义呢
意义主要在生态经济学中提到,其中比较详细。 而总结就是,种群生态学中存在的问题,便是主要矛盾,其位经济学提供了方向
经济学就可以更好的辩证的解决问题。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随时和我说哈,我们随时为您服务!
已赞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