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梁祝》是第部东方交响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说到交响乐,似乎离不开“西方人的音乐”这样的印象。事实上中国交响乐发展已近百年,共有370多位作曲家创作了2800余部作品,其中公开发表的约有1500余部。然而,留在普通人记忆中的旋律并不多,我们能记住什么?唯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家喻户晓,五十年来仍余音绕梁。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28
为什么说《梁祝》是第部东方交响曲?
说到交响乐,似乎离不开“西方人的音乐”这样的印象。事实上中国交响乐发展已近百年,共有370多位作曲家创作了2800余部作品,其中公开发表的约有1500余部。然而,留在普通人记忆中的旋律并不多,我们能记住什么?唯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家喻户晓,五十年来仍余音绕梁。
这是一个在特殊背景下,在音乐学院这样一个合适的环境里集体创作的成果。即便后来仍有好的作品出现,也无法超越《梁祝》那样的成功,因为再没有这样的珠联壁合。50年代的“民族化试验”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集体创作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直到之后的样板戏,也是这样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创作模式。并且现代京剧在随后的十年间始终占据着主流的地位,而交响乐的创作则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遭遇压制和否定。改革开放后,大批国外新思潮涌入,作曲家终于摆脱束缚,着手实验和先锋作品的创作,那个年代人们追逐内心,探索精神世界,就像是另一场文艺复兴。狂潮直到80年代末才逐渐散去,纯朴悠扬的旋律和唯美的主题再次被怀念。然而,无论民乐作曲家创作交响乐或是交响作曲家转投民乐,始终无法做到二者兼顾。格局已然改变——音乐创作从集体回归个人。
中国几千年来始终没有“作曲家”这个概念。因为中国音乐没有“创作体系”,所有源自民间的音乐都是在岁月的打磨中形成的。有人演也有人改,靠口传心授的唯一途径来传播。由于没有真正严格的记谱法,中华民族的艺术确实是群众的结晶,能够留下来的作品更是历史的选择。自从刘天华将西方记谱法植入中国音乐后,个人作曲才成为可能。从此以后,作曲家拥有了署名的权利,作品有了保持不变的途径。一部作品表达了作曲家独一的思想,自然且统一,更完美地体现了艺术的完整性。然而到了《梁祝》年代,情况又突然不同了。在政府的强力号召下,人们怀揣着同样的理想走到一起,集中力量为“民族化”努力。这样高度统一的精神理念,过去不曾,今后也不会再有了。所以说梁祝是东方第一部交响曲
已赞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