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 你好,很感谢这个题目,也让我再次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初心,也再次梳理自己从业以来积累的各种学习和实践经验。此刻我想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你: 一、理论 专业理论永远都是重中之重,但这并不只是说我们去接受某一学派的长程系统培训、累积200小时以上的训练时数就好了。我理解到的理论并不只是学派理论,同时也包括了各种普心、发展、社会、教育、哲学以及某些特定领域的相关知识。 人性观:这一点之所以特别拎出来讲,是因为我们的人性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够匹配的学派理念。打个比方,有些人可能很难接收经典精神分析里面对于攻击和性欲的诠释,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后现代这种“英雄不问出处”的方式太浅薄,等等。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从哲学层面来否定一个学派的理念,所谓百花齐放,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人性观如何的时候,自然会去寻觅到契合的系统理论,而在合适的理论脉络下,对于伦理的理解吸收以及对于技能的掌握发挥都会更顺利一些。 学派理论:学派理论的重要性应该不用强调。在这里我想要把台湾谘商界老前辈刘焜辉老师的一个理念分享一下,刘老师说每个学派的理论就像是一棵大树,树根是其创始人和人性观,枝干是其人格理论和技术理论。这些都扎实了,这棵树才会枝繁叶茂。而如果忽视了树根树干,手里拥有再多鲜嫩的树叶,也最终会枯萎的。 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学派系统课程是依照我们自己喜好可供选择的,但咨询的基本技能、评估、伦理等等却是十足的必修课。从最基础的咨询室设置、咨询架构、咨询关系、谈话技巧、基本态度等等一点点增进到情境的练习、逐字稿的打磨,再到真实案例的灵魂拷问,这些都是成为有本事执业的咨询师之前必经的风霜雨雪,也是任何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随时必备的几乎自动化的技能。 心理学基本理论:简单来说也就是我们在考心理学研究生时需要准备的那几科。尤其需要提的是人格理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我必须要说这些是真心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从不同维度来理解眼前的来访者的状态(比如年龄、职业、性别、家庭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等等),个案概念化的时候也会更加立体。 当前从业场域中的相关知识:这一点需要按照我们每个人真实职业的场域来看。比如我在大学做全职驻地的心理师的时候,就需要掌握大学环境中关于面向学生的心卫宣传、行政业务、和辅导员之间的对接、不同系所的学生可能会有的特点和处境等等;而在特殊教育中心,则需要掌握更多病理知识、照护和训练技术,以及对监护人的关照与指导等等;临终关怀的话,更需要了解死亡教育、哀伤辅导以及不同年龄段在面临死亡焦虑时会有的心理特征等等。场域不同,需要精进的本事也就不同。就拿题主的“武功”比喻来说,入了一个门派当然要精进对本门有用的武功,不然可能不但打不过敌人,还会被同门的人打。。。 二、技术 美国的游戏治疗专家海蒂老师曾说在心理治疗中有三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是理论,其次是目标,最低的是技术。咨询技术有很多种,但是选择什么技术,要靠此刻的咨询目标,而咨询目标则要靠理论脉络而定。所以作为心理师,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理论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我把理论作为第一点并且blablabla说了这么多的原因),从理论基础中结合个案情况来做概念化和确定目标,再来选择能够配合目标的技术。这个顺序和逻辑是很重要的。我也的确见过很多的同行们,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很认真刻苦的去记录一套技术执行起来的一二三,但却并不关心这酷炫的技术背后那显得乏味和冗长的理论背景,也不那么在意自己能否在体验这个技术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和理解。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我会觉得咨询技术固然多多益善,但归根结底我们最有力的技术是我们自己。所以,接着前面刘老师“大树”的比喻,如果我们想要自己枝繁叶茂的话,起码树根有能力汲取足够养分,树干有能力抵挡风暴,树枝有办法顺利嫁接。 三、态度 除了在咨询中的基本态度之外,我觉得对应心理咨询师来说,对专业的敬畏、对助人的热忱、对自我的反思、对学习的谦卑,都是非常重要的。前几天在书中读到一句话:“受过良好训练,为人尊敬的心理治疗师通常会把自己当成一辈子的学生,总是在学习如何精进自己的技巧。”自我成长和专业学习都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我们在不同的场域、面对不同的来访,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挑战,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各样的打击,甚至经受不同形式的诱惑。在边界之下,我们要如何与做抵抗或做妥协,是会一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至于题主提到的其他比如案量经验、运营能力、个人IP打造、人脉关系等等,这些我会觉得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有固然很好很加分,没有的话也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位出色的心理师。很开心看到这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