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的来源和历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3位;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12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姬姓孙氏)曾建立三国时期的吴国,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文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姓的起源孙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分别出自姬姓、芈姓和妫姓。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封其同母弟康叔于卫(今河南淇县)。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他以祖父的字命氏,即孙氏。此为姬姓之孙。春秋初期,楚国王族、名相孙叔敖(芈氏,名敖,字孙叔),刚正清廉,死后其子生活困难。楚庄王听说后把寝丘(今河南沈丘县西南)的一块地赐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以父字为姓,奉孙叔敖为孙姓始祖。因楚国的祖先为芈姓,故称此支孙氏为芈姓之孙。妫姓之孙出自春秋时齐景公的大夫陈无宇。他是从陈国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4世孙。无宇之子书,字子占,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封于乐安(今山东博兴县)。后因乱,孙书之孙孙武逃到吴国为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即孙武所著。孙武的后代孙膑也是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孙姓名人有:孙叔敖、孙武、孙权、孙思邈、孙权、孙中山。得姓始祖孙乙。孙乙字武仲,又称武仲乙,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孙乙是姬姓孙氏得姓始祖。孙书。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在任陈国大夫时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而逃到齐国。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用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田姓(古时田和陈发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无宇有二子,小儿子田书,字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广饶县北),并赐他孙姓。孙书就成为妫姓孙氏得始祖。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5-23
孙姓的来源和历史
回答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
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3位;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12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姬姓孙氏)曾建立三国时期的吴国,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文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姓的起源孙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分别出自姬姓、芈姓和妫姓。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封其同母弟康叔于卫(今河南淇县)。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他以祖父的字命氏,即孙氏。此为姬姓之孙。春秋初期,楚国王族、名相孙叔敖(芈氏,名敖,字孙叔),刚正清廉,死后其子生活困难。楚庄王听说后把寝丘(今河南沈丘县西南)的一块地赐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以父字为姓,奉孙叔敖为孙姓始祖。因楚国的祖先为芈姓,故称此支孙氏为芈姓之孙。妫姓之孙出自春秋时齐景公的大夫陈无宇。他是从陈国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4世孙。无宇之子书,字子占,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封于乐安(今山东博兴县)。后因乱,孙书之孙孙武逃到吴国为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即孙武所著。孙武的后代孙膑也是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孙姓名人有:孙叔敖、孙武、孙权、孙思邈、孙权、孙中山。得姓始祖孙乙。孙乙字武仲,又称武仲乙,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孙乙是姬姓孙氏得姓始祖。孙书。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在任陈国大夫时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而逃到齐国。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用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田姓(古时田和陈发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无宇有二子,小儿子田书,字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广饶县北),并赐他孙姓。孙书就成为妫姓孙氏得始祖。
请问还有什么需要吗?小小相信在线为你解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