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 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什么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什么... 远看山有 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办事通赵老师
高粉答主

2020-11-2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9万
展开全部

《画》。

因为画里边不会因为季节的改变而改变,画里的动物也不会因为人的到来而受到惊吓。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客观物象。此乃“静境”,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得其有无限的风光。第二句“近听水无声”,有“动境”,因为源头活水来。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

扩展资料

《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画》后被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沪教版《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等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为课文。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2020-11-12 · TA获得超过2.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331万
展开全部
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深不可及的胸膛永远留给我们的是神秘的气息;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广无边际的怀抱永远会在我们似将触及时延伸开去。在水天相接处,在那最后一缕夕阳的余辉即将消散的地平线上,横着一脉青山,一脉遥远却并非不可及的远山。

远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距离,因为我们不敢也不想打破的距离。而一旦距离缩减为零,它的`美丽便也不复存在。

距离是美。

对于愚人,远山是一切。远山是荣华富贵,是功名利禄,是心中欣赏的、崇拜的美好事物。当它闪耀着灼人眼目的金光,扭动着婀娜多姿的身段时,愚人们便蜂拥而上。欲火熊熊灼烧,愚人们费劲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地奔向远山,攀爬远山。当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征服了她,他们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站在高高的山巅,仰望头顶浮云掠过,只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和拥有后的厌恶,才发现一路践踏了亲情与友情,道义与理性,才发现得到的是多么不完美,才开始怀疑自己一路征服价值何在。对于愚人,远山只是未及前的欲望与折磨,立于其上后的失望与悔憾。

对于智者,远山亦是一切。只不过智者能够将繁华看淡,将名利看轻,只独守她存在的真正意义。她好比一位蒙着面纱的仙女,有一双涵尽世间一切柔情的眸子。真正的贤哲并不伸手摘下她神秘的面纱而亵渎她圣洁的美,只是远远地注视着她,体味她每一丝模糊的笑意,为她的一颦一蹙、举手投足而惊叹不已。这才是明智的选择,避免了对别人的伤害。对于智者,远山就是一种寄托,一种思念,一种淡泊的洒脱和豁达的清远。

远山的完美,就在愚人的占有中破坏无遗,却也在智者的遥望中得以永生。远山之美,正如严陈所说,“可望而不可即,可想而不可依,可疏而不可密,可寄而不可系。”

让我们都去做生活的智者,守望属于自己的一脉远山,在那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絮语7771ee5c2
2017-11-25 · TA获得超过31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25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画》,既是诗名又是谜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5-12-06
展开全部
这一古诗是王维所作,诗的名字就叫《画》,故谜底就是“画”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7-12-03
展开全部
人,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